英雄巴山游击队

“巴山游击队”的真实名称叫“川陕游击军”。为啥又叫“巴山游击队”?是建国后有人发现“打陕安川”这幅标语落款是“巴山游击队”。其实,原起名为“川陕游击军”,印章刻名是“川陕游击军司令部”。

巴山游击队指挥部旧址
巴山游击队指挥部旧址

川陕游击军几易领导人。1934年1月底的一天,中共川陕省委在通江城召开了一次办公会议,参加者有省委秘书长吴永康、红33军军长王维舟、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白区工作部部长余江震、省苏维埃政府委员兼青工部长吴尚德。会上,传达了西北军委的一条决定:主力红军处外线作战,川陕省内需组建一支川陕游击军。列为游击军的部队有33军,袁克服、徐长勋率领的独立师,何其芳率领的独立团,张仁初领导的保卫营,各县军事指挥部所属独立营,共两万多人。当场宣布了游击军领导人:总司令兼政委周纯全、副总司令兼副政委王维舟、政治部主任余江震、政治部副主任吴尚德。

1934年元宵节第二天,周纯全又主持召开组建游击军的第二次会议,除第一次会议的参加者外,增添了省委组织部长谢富治、宣传部长刘瑞龙、省工会秘书长廖承志。会上,传达了反“六路围攻”战况和西北军委新近决定,33军调外线作战,游击军领导易人,余江震任司令员,吴尚德任政委。其组成部分,33军退出游击军,其余不变,万余人。周纯全说:“这个人数还是不少,只要发扬不怕死的精神,敢于和敌人战斗,还是能歼灭敌人的。”

1934年8月,反“六路围攻”接近尾声,西北军委下令,袁克服担任游击军司令兼政委,吴尚德任政治部主任兼管地方工作。1934年12月,张国焘亲自下了一道命令:袁克服调前线工作,徐长勋任游击军司令兼政委,吴尚德任政治部主任。这时,游击军实际不足1000人,实有枪支700余支。游击军驻南江,编为3个大队、9个中队。红四方面军总参谋长倪志亮,通知吴尚德到长赤,转交了徐总指挥赠给徐、吴的两把指挥枪,授给了“川陕游击军司令部”军旗及司令部、政治部印章。进行了诸多勉励。吴尚德快马赶回南江县城,向徐长勋司令作了汇报,举行宣誓仪式。宣誓后的第二天上午10点,红四方面军73师曾任营教导员、后任绥定道委书记的刘子才带来一连人,宣布了张国焘的命令:“刘子才任川陕游击军司令员兼政委,徐长勋、吴尚德速赴旺苍,另行分配工作。”叫他俩将从苏维埃政府选调的200名党员干部迅速带走,赶到旺苍去集合。这时,川陕游击军的组成部队是:红四方面军12师36团特务连、南江和旺苍两县地方武装、陕南褒沔中心县委组建的红庙塘游击队,共约1000人。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渡过嘉陵江后,游击军开赴南江桃园一带,打击民团的复辟活动,并建立了南郑县小坝、喜神两个乡苏维埃政权及蒿坝、高桥、小坝独立连、游击队。9月,打败了(陕西)国民党38军陈鹏、王耀震两个团的“围剿”,重创了南郑县保安队。游击军发展到了1200人,游击区域由桃园寺、麦子坪、盘龙湾、苏家河扩大到陈家山、大坝、草鞋坪、关坝、映水坝、檬子潭、.天池寺、龙头山、汉王台、胡家湾、巫山垭、喜神坝等川陕边地,纵横约500平方公里。

THE END
打赏
海报
英雄巴山游击队
“巴山游击队”的真实名称叫“川陕游击军”。为啥又叫“巴山游击队”?是建国后有人发现“打陕安川”这幅标语落款是“巴山游击队”。其实,原起名为“川陕游击军”,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