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知州陆成本

陆成本,字画村,浙江萧山(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清代仕蜀十藏,议叙①;清道光七年(公元1872年)任巴州知州。任内重文风,有建树,善书法.

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②,“州”指民政。明、清以知州为正式官名,为各州行政长官,秩从五品,直隶州知州地位与知府平行,散州知州地位相当于知县。

书法县令陆成本
书法县令陆成本

陆成本于道光七年夏到巴州赴任。下车伊始,第一件事就是谒位于南龛下章怀太子衣冠冢侧的明末巴州知州卢尔惇墓,读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巴州知州王廷奏写的《明刺史卢公墓记》,了解巴州政风等情况。

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正月初一,张献忠部由昭化(今广元市昭化区)渡嘉陵江至巴州,以骑兵诈称明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杨嗣昌部(时杨奉命督剿张),差兵赚开巴州城门,张部乘隙破城,守城者若鸟兽散,知州卢尔惇独力难支,与僚吏一同遇难。卢尔惇殉节后,其英勇就义的壮举报杨嗣昌上疏朝廷,旌表卢尔惇殉国大节,一直没有下落。清初,卢尔惇的子孙先后从老家黄州府黄安县(今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来巴州寻找先人殡所,均未所获。时为巴州知州的王廷奏感其事迹,为其招魂,并根据州民意愿,在南龛南侧南坝唐章怀太子衣冠冢旁置衣冠冢,岁时祭祀。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农历四月作《明刺史卢公墓记》,详述卢尔惇死难经过,宣扬忠烈,以资纪念。

陆成本钦佩卢尔惇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把他的气节与唐朝的张巡、颜真卿同等视之。有感于卢尔惇的事迹百余年来未获得国家认可,英雄壮举也未宣传,于是向上级相关官员汇报,奏明皇上。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皇帝批准卢尔惇入祀忠义祠(忠义祠又名昭忠祠,遗址在今巴中中学教研室办公处)。原忠义祠正房四间,陆成本命州人于右侧重新又修一间,专祀卢尔惇。同时,厘清王廷奏时代卢墓范围,加以扩充、修葺,并交移巴州湖广会馆(即禹王宫,原址在巴中县粮食局宿舍)会首管护,每年清明节、中元节,携州衙文武僚吏到墓地举行仪式祭祀,以伸诚敬。道光九年长至日(冬至),陆成本作《明巴州刺史卢公入祀忠义祠及茔墓界址碑记》一文,记述上报卢尔惇“先进”材料,期盼皇帝恩准卢尔惇入祀忠义祠的经过和卢墓地重新勘界、保护、管理事宜,表扬节义,安抚忠烈。陆在文中写道:“自兹以往,界址昭然,樵苏有禁,佔葬有刑,凡百居民其慎旃哉!”对卢墓的保护已成为当地政府的律令之一。

清代,巴州不领县,属“州视县”,隶保宁府(今阆中市),视为县级,知州官秩从五品,略低于直隶州州官官秩,无州同知③。岁支奉银八十两,“养廉银”六百两;额设衙役三十余名,是一个精简的一级政府机构。陆成本是一个被清廷“议叙”的地方官,考绩优异,被组织部门记录在册,属于重点培养的干部,大有前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巴州,陆成本勤于政务,大有作为,州民有口皆碑。细察陆在巴州的政绩,除了劝农桑、强防务之外,其着力点在于兴土木、重教化,亲力亲为,知行合一。

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十二月,知保宁府事的长白人恒昌作《巴州凌云塔记》。文章开篇写道:“道光七年夏,萧山陆画村(陆成本,字画村)来刺巴州。越三年,政修人和,百废俱举。士民请募建塔于州东南山顶,复捐廉为之劝。塔高一十三丈,广围九十六步。培地脉即以茂文风盛科名也。落成名曰‘凌云’。州士谢一鸣等乞余文以记。”

凌云塔,又名白塔。凌云,直上云霄,谓之高。位于巴城东二点五公里的石长臂山上,占地二百七十五平方米,塔围二十九点四四米,八方形,砖石合砌,一十三层,高四十二米。内有螺旋石梯一百二十级,塔壁四周有瞭望孔四十个。《巴州志》卷一《地理志?山川》:“堪舆家谓宜于此建塔,以培文风,久而未就,故山得名焉。道光十年,知州陆成本率州人始建凌云塔于其上,高百三十尺,并修塔院以护之。川北兵备道前四川学使会稽吴杰题曰:‘共登青云梯’,以为人文振兴之兆。字大径一尺余,书法遒劲,有平原风力,刻石嵌院壁中,甚为瑰伟。春秋佳日,州人士往来游言宴,遂成胜地矣。”

THE END
打赏
海报
巴州知州陆成本
陆成本,字画村,浙江萧山(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清代仕蜀十藏,议叙①;清道光七年(公元1872年)任巴州知州。任内重文风,有建树,善书法. 宋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