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民间故事:王朝堂领导闹粮

通江县唱歌乡第三村马家坪,前清属麻三甲,田土面积仅三千多贝(每贝约一百三十市斤),每年就要完征银四十多两,与别的地方比,重一倍多。农民每年收入,除完粮外,所余无几,不能维持其最低生活。

抗粮
抗粮

田赋奇重的事,由官府造成。明万历年间,麻坝这个地方,因地壳内部发生变化,地势沉陷,山崩地裂。过去的良田沃土一下成了乱石仓,怪石嶙峋,巉岩高耸。过去的富饶地一下成了连草都不生的地方,光秃秃,干巴巴。明政府派人视察灾情,来的是一个贪宫,本来应该减去征银,索贿未得,乃将麻坝地方致没田土的赋额,转嫁于与之毗邻的马家坪。自此后,马家坪的田赋就比任何一个地方重。

当地群众多次请求实地勘察,予以减免。递上的呈文,被老鼠吃了。从明万历年间到清末,约三百年的呼间,马家坪老百姓多次掀起闹粮斗争;清嘉庆年间的闹粮斗争,与白莲敦领导的农民运相结合,斗争十分激烈,清光绪年间,出现了攻打毛浴守备道与通江县衙门的事。每一次闹的结果,征银分文未减,首事者却成了阶下囚。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这种留下的历史问题应该得到解决了。可是不久出现的军阀混战,年复一年,马家坪田赋奇重的事,依然如故。

民国十三年(1924年)从二月至七月,大早一百六十天,草木皆枯,农禾无收。县内吃大户之风,遍于四境。马家坪家家绝粮,户户断炊,卖儿鬻【yù】女者比比皆是。当地有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叫王朝堂,靠前人积蓄,颇有余钱剩米,决心组织群众,再一次掀起闹粮斗争,解决马家坪田赋奇重的问题。关心群众疾苦的王朝堂,深知在群众困难的情况下,害怕自己家庭受损是办不成大事的。首先将家里粮仓打开,让贫民碾米磨面,煮饭济饥,说;“大家饿得皮包骨,我把粮食存起干啥,推的尽管推,碾的尽管碾,吃顿饱饭吧!”外面借出去的粮钱。将契约统统清理出来。附近的,当面退还,远处的,用石头压于道旁,张出告示,说明永不索取。家门前有张大石板,在石板上写道:“贪官的勒索,造成了马家坪田赋的奇重。乡亲们,要生存,要活下去,只有团结起来,参加闹粮!”远近亲邻,听说王朝堂舍家闹粮,不少人到了马家坪。

家中粮食吃完,就带领三百多饥民,直到通江城大堂门口。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的披蓑衣,有的戴斗笠,有的提破铁罐,有的端烂碗。街民见了无不洒以同情之泪。通江知县陈其英,一脸冬瓜灰,正事不干,光吸大烟,被人们称为“陈烟灰”。把王朝堂聚众闹粮的正义行为,视为装疯卖傻,犯上作乱,下令囚禁,严刑拷问。用浸油布捻烧背,用竹签贯指,……任其施用各种刑法,王朝堂据理陈词,申诉马家坪历来所受田赋奇重的痛苦,申诉老百姓绝粮断炊的困难。县上不准,向保宁府申诉,保宁府不准,向省政府申诉。关在监狱二年多,就写诉呈一年多。族友规劝,说:“家有余粮不受饥寒之苦,读书明理,别人欺侮不了你,也就行了,何必自找苦吃。拿到的福不享,拿到的好日子不过,甘心坐牢吃这样大的亏,遭这样大的罪,真是灯蛾扑火自烧身啊!”王朝堂却说:“马家坪田赋奇重的问题,之所以几百年未得到解决,就是由于没有一个硬汉子,由福坑跳火坑,去当灯蛾扑火的人,就是由于胆小伯事,一碰钉子就屈眼,一遇困难就退缩。我王朝堂决心已定,马家坪田赋奇重的问题不解决,就死在这里。”陶梦云任通江知事,体念民情,办事果断,查阅了马家坪老百姓历年的申诉材料,并派人实地考察,报经省政府批核,将马家坪征银四十二两减为二十一两。王朝堂为民请命,损失了粮食,抛弃了所有债权,在监狱吃尽苦头,这一正义行为,受到赞许。出狱时,马家坪的老百姓张灯结彩,鸣放鞭炮,以示庆贺。

恐年深日久,难于稽考,批准王朝堂的请求,就县衙门旁,立一铁碑,记载了造成马家坪田赋奇重的原因,三百年来群众所受的折磨,报经省府批准的减征银函件,及县上对这问题的处理。据老人回忆,铁碑有:……按原征额减百分之七十,完捐输,不完盐引”等语。

王朝堂毁了自己的家财,聚众闹粮,在监狱忍受各种折磨,终于使遗害三百多年的历史者案,得到纠正。他的家庭虽然遭受了严重损失,可是马家坪的老百姓却得到了实惠。事情已过了多年,当地群众提起这件事,就感慨唏嘘,赞扬王朝堂公而忘私的美德。

THE END
打赏
海报
通江民间故事:王朝堂领导闹粮
通江县唱歌乡第三村马家坪,前清属麻三甲,田土面积仅三千多贝(每贝约一百三十市斤),每年就要完征银四十多两,与别的地方比,重一倍多。农民每年收入,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