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文化与巴中文化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作者:林莉

巴中作为四川的巴文化区,占据了四川境内“巴蜀文化”的半壁河山,如何将巴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推动巴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实现文化强市战略,这是摆在全市人民之前的重大课题。笔者对巴中周边“四省六市”(重庆九龙坡区、湖北恩施、陕西安康、汉中、四川广元、宣汉)巴文化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调研,在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基础上,对深入挖掘巴文化资源、推动巴中文化产业全面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巴文化开发和利用现状

巴人是中华民族祖先中的重要一支,巴文化是中华文化组成部分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区域文化,是四川“巴蜀文化”将川东地区与川西地区区分开来的重要一极,今天我们所说的巴文化,既涵盖着原始时期巴人所创造的早期巴文化,又泛指自巴国形成(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在汉水、渠江、嘉陵江、长江、湖北清江等流域内的人民在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化,它是一种根系或者母系文化。也就是说,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文明跨度范围内,这些区域的文化都可以把它称为巴文化。

(一)“四省六市”对巴文化的认识和开发利用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四省六市”对巴文化的内涵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有两个方面形成了共识:一是巴人作为中华民族祖先,对我们今天每个人的影响很深远,很有探寻、研究和开发价值。二是“巴文化的中心区域”不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湖北长阳和重庆涪陵一带因为有三峡库区考古发掘,成为公众意识里形成的巴文化的中心,但是在其他地方,仍然有巴文化的印记,可以说巴文化是整个地区文化的外在表现。

调研组发现,四省对巴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不同步、各有作为。重庆九龙坡区的主要模式是通过对涪陵、云阳、开县等地三峡考古发掘的文物进行借展,弥补其本地缺乏考古发掘的不足,“无中生有、借鸡生蛋”,建成了巴国历史文化的仿古建筑群和重庆巴文化的展示中心一一“巴国城”。该城地处重庆市区,目前发展势头很好,其中一些巴人民俗风情的展示以及与“巴人”相关的参与性节目,对当代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每年有近30万游客接待量,极大带动了周边房地产业的发展,其巴文化产业发展前景非常乐观。湖北恩施则主要侧重在其文献和学术研究上,依托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恩施州巴文化研究会,形成了很多学术成果,但开发和利用主要还是和土家族文化结合的“恩施土司楼”,利用土家族是巴人后裔的研究,将巴文化和土家族土司文化深度融合来进行的,这个模式也和湖北长阳马上开园的“巴土文化产业园”很相似。达州市的宣汉县,因为有罗家坝巴国王陵豪华墓葬出土,是迄今四川境内最有底气的巴文化遗迹,但其并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个资源,基本也就仅仅停留在后考古时期,但也已经把它的开发利用列入了达州市文化建设的十二五规划中。陕西的安康和汉中两地都有少量反映本地区史前文化突出特点的新石器时期文化,几乎没有对巴文化的特别研究和关注,我们调研发现,安康是提“秦巴”大地最多的地方,汉中镇巴县建制也取“镇守巴山”之意,可见巴中市周边都由来自考古和史料、地名等方面的早期巴文化遗存。

总体看来,在“四省六市”中,重庆市对巴文化开发的成效走在前面,其文化产业开发的思路可供借鉴。

(二)巴中“活态”巴文化的资源现状

巴中是文物大市,资源享赋具有鲜明特色和唯一性。全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18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全国历史文化名镇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座。古寨遗址、米仓古道、盛唐石窟、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极具开发价值。特别是以“巴渝舞”、“翻山铰子”、“巴山背二歌”、“茅山歌”、“曾口皮影”为代表的活态形式的巴文化在四省中都很有竞争力。从巴中众多与“巴”相关的地名与史料分析来看,巴中具有做好“巴文化”品牌的特色与优势。地名“巴中、巴州、巴河、巴峡、巴峪关、巴庙、巴水”,民俗口语“盐巴、巴望、精巴子、巴结、巴倒、巴不得、下里巴人、老实巴交、巴女、眼巴巴、干巴巴”等。这是这次走访所有城市中唯一一个能在现代社会还能找到众多将“巴”传承得最好的一个地方。今天我们弘扬“巴文化”,其实更多的是开发和利用这个文化中“活态”的东西。早期的巴文化,更多的是静态的存在,巴中在考古和学术研究方面,显得薄弱,但如果主要侧重将巴文化“活态”的东西开发利用起来,就有很多资源可用。

二、巴中巴文化开发和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最大的困难是认识上的问题

巴文化在巴中的开发和利用中,最困难的是怎么对其正确认识。不管是静态的和活态的巴文化,还是早期和通常意义上的巴文化,与今天市委的中心工作比较起来,它应该放在一个怎样合适的位置?很多人对此不甚理解,只重视经济建设,忽视或轻视文化建设的现象普遍。或者认为经济发展本身就需要投入,哪有钱投入到这些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上?甚至认为巴中的文化谈不上厚重,非要去挖掘和利用,是太流于形式的表现。实际上,文化建设的是今天“民生工程”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已经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搞好文化产业开发,不仅能够获得上级的经费支持和推动本地基础建设、旅游、房地产等项目的发展,还能够吸引外地人才、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培养热爱巴中的深厚感情,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二)缺乏早期巴文化的考古和学术支撑

尽管我们强调巴中应该关注活态的巴文化,但和四省六市的情况比较起来,考古和学术研究依然是必须的。考古是让沉默的文物自己说话,增强说服力。学术研究是可以辨析和提炼出巴中巴文化开发的文化符号、文化元素、文化内涵,这是巴文化产业先于任何规划设计的第一步,目前巴中显然很需要这方面的研究。

(三)缺乏做好巴文化综合产业的相关人才

此类人才队伍的缺乏,不仅仅是早期巴文化研究的学术人才,更重要是的规划、设计、执行方面的相关行政人才。巴中本地有少数学者对巴文化有局部认识,但未能有专门机构和条件加强与四省六市相关巴文化研讨会的沟通和交流,更谈不上有影响力的课题研究和学术成果。

(四)缺少政策、资金方面的制度和力度

一个地方对这个文化资源的重视程度,特别是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撑力度,和今天的成效息息相关,这也被四省六市目前的利用状况所证明。宣汉罗家坝巴人王陵遗址的出土和影响力远远大过重庆九龙坡区甚至涪陵(罗家坝遗址规划总面积达70万平方米,也是目前已发现的巴文化遗址中最大的一个),但近几年缺乏政策支持,仅仅停留在考古层面,与重庆巴国城的利用形成极大反差。

三、巴中开发、利用巴文化的对策和建议

(一)科学定位巴文化形象表述

针对目前四省六市的实际,巴中应该抓住自己的优势,避实击虚,淡化早期巴文化缺乏现场遗址和学术研究并不深入的实际,抢先占领渠江、嘉陵江流域特别是四川境内巴文化开发高地。做好“巴中是巴人的发祥地之一”、是“巴文化的中心区域”、是“巴文化的核心传承区”、是“巴文化资源的丰富积淀区”的文化形象宣传。建议巴中在南龛文化产业园巴文化展示上使用“巴文化遗存公园”命名,或者更严谨一点叫“四川·巴文化遗存公园”。争取早日申请“文化遗产”或者建成国家级景区,这其中,抢占尤为重要,云南当年与四川抢占香格里拉开发就是很好的例证。只要能够抢占文化资源,就能够做大做强文化品牌,开发旅游、吸引投资、保证游客人数年年增长,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方面重庆“巴国城”的开发思路值得借鉴。

(二)启动以米仓道为主要载体的文化考古

某种意义上说,巴中弘扬巴文化,主要就是强调“米仓道”文化,米仓道的考古发掘和价值研究已经在前期取得很大进展,但也还只停留在第一步。古代中国人类文明史上,从汉中到今重庆进而联通大西南的通道,是为米仓道。巴中应该抓紧机遇争取它和广元金牛道、汉中褒斜道等古蜀道一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借此契机,让一条米仓道,即从时间跨度上串联起上至夏商周下至明清,又从空间安排上串联上起南江光雾山大坝、通江擂鼓寨、得汉城、巴中恩阳、平昌白衣古镇。这样就弥补了目前巴文化缺乏静态遗址的不足,也能以此为载体,开展学术交流。在考古工作中,不仅要保护文物遗迹,还要注意发掘“活态”的文化资源,比如民间小吃、特色建筑、民风民俗等。今后考古工作完成后,可将相关的文化资源整理开发,做成一条从光雾山大坝到白衣古镇的旅游线路,让游客重走“米仓道”,看巴文化、品巴人小吃、赏巴人民俗,打造巴中又一特色文化品牌。

(三)凝聚形成全市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文化的利用和开发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市各部门的协同努力。建议市委市政府成立专门抓文化建设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组织指导全市文化建设工作。在适当时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文化强市(以巴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主导),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建议市委市政府借鉴广元市文化建设的做法,加大对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完善政策,吸引人才,形成全市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重点培育与此相关的自主创新文化产业。

围绕建设“巴文化的中心区域’夕、“巴文化核心传承区”、文化资源的丰富积淀区”的目标,推动巴文化与旅游、社会、巴山新居工程的融合,积极推进“南皇文化产业园”主题文化产业品牌建设。在园区内打造巴人博物馆(米仓古道遗存展陈中心)、巴人民俗风情园、巴人山寨、巴人饮食、巴人歌舞、巴人技艺馆等凸显巴文化的产品、服务、节会和演艺品牌体系。在米仓古道沿线保护好“题刻、题记、碑刻”,打造恩阳、毛浴、白衣三个“水陆码头、古镇古街”。搞好巴中巴文化的深度调研、出版一批普及巴文化的书籍、做好“秦巴大讲堂”系列讲座、开展大讨论或者学术研讨会;创作《下里巴人》大型舞台剧目、积极举办“巴山民歌节”、“巴山龙舟会”、积极推进以《巴渝舞》为原创题材的系列舞台剧目开发;积极挖掘“巴乡清”为内涵的酿酒企业的开发。

THE END
打赏
海报
巴文化与巴中文化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作者:林莉 巴中作为四川的巴文化区,占据了四川境内“巴蜀文化”的半壁河山,如何将巴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推动巴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实……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