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中魁山之战

中魁山战斗遗址
中魁山战斗遗址

中魁山位于南江县天池乡,南江、旺苍两县要冲,高耸云空,山正面层层迭迭的绝壁之上,悬挂着古木,盘绕着藤蔓。唯一的一线险径象一条蜿蜓而细长的绳子从山脚下抛上山头,伸入云端……

1933年正月初七日,红四方面军先遣队一个连刚到中魁山,军阀田颂尧派遣一个团从50里外的木门星夜赶来了。天刚破晓就扎在中魁山对面的天池寨,虎视耽耽地向着中魁山。

“兵贵神速”,这是田颂尧军队的一贯战术。早饭还没吃完,下令立即攻打中魁山。他的‘常胜军”一营打先锋,二、三营打“跟进”,他们端着枪,猫着腰攻了上来。攻到路面仅仅只能容足的“三道拐”。三道拐是这险道的险道,左右都是陡壁。当敌军沿着三道拐排成W   队形时,绝壁的石缝中,藤蔓里,古木后突然喷出了条条火舌,敌军成排倒下,活着回来的是少数。“常胜军”失败了,二、兰营没跟拢便成了缩头乌龟。

敌团长还有的是力量,还有二、三营,还有比王牌还王牌的“敢死队”。他要坚决拿下中魁山,以显显他出师的“虎威’。当天下午,敢死队打先锋,二、三营紧跟着,敌团长亲自督战。匪兵们匍匐着象狗一样缓缓向上爬行。爬到三道拐停了停,看没有动静又才继续往上爬。整条山路都是敌人,弯弯曲曲拉了老长老长,从山下一直编延拉上山头。

山头上,乱石嶙峋,林木参天。匪军刚刚攻到山口,山口象火山一样爆发了!轰隆隆的手榴禅声,嘟嘟的机枪声,一齐吼叫起来。“敢死队”直往后退。二、三营被“督战”督着,不敢后退,堵在路口。于是自我拥挤着,践踏着,冲撞着。有的在弹火中上了西夫,有的在拥挤中下了悬岩,敌团长的大衣锥穿了两个弹孔,虽没伤着皮肉可锥掉了魂,再也不敢督故了,掉头直往后跑。

匪军知道中魁山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拿下中魁山,纵横几十里之地就可任意由他们冲撞,无可阻遏了。当晚,敌人又增派了一个师,他们三更造饭,五更进军,分三路向中魁山进发。一路从北,要截断红军的后路;一路从南,要堵住红军的出路;一路仍从三道拐猛攻,他要给红军来个首尾不顾,大有一举踏平中魁山之势。

天亮不久,敌军就各自进入阵地,说也凑巧,这天,浓雾潮水般地涌起,漫没了溪谷,漫没了山头,中魁山什么也看不见。昨天,红军给了他们沉重的教训,已使他们风声鹤唳,加上大雾笼罩,更不敢贸然行动了。敌师长想了个万全之计,还是先探探红军的情况再作决策。他拿出了20块大洋,找了个路熟、胆大的当地人去侦探,侦探从一条野兽踏出来的不成其路的路向上攀登,用铁钩钩着岩石上的树木悬着身子吊了上去。

侦探回来报告说:“红军不少,树丛里、岩石间都埋伏着红军,有的象在瞄准、有的象在投弹,山上好象还有杆红旗……重兵就在山头……”

敌师长立即改变作战方案,命令就地修筑工事,安设炮位,要和红军来个远距离激战.早饭之后,雾由厚而薄,裸露出山头、树木、峥嵘的山石,裸露出细长绳子一样的山路,山头上果然有一点红——无疑是红旗了。

敌师长感到惊讶,但一转念:他有的是“二头响’(迫击炮),这是红军当时所没有的,凭“二头响”的响声也会使红军丧胆,凭“二头响”爆炸力也会把红军打得溃不成军。于是他把全师的“二头响”调集起来向中魁山头猛轰。

炮轰了好一阵,中魁山没有动静,这倒使敌师长感到纳闷,他分析不出是什么原因,但他坚信一条:从红军的战略战术来看,从红军的英勇来看,从中魁山的地理位置来看,红军是不会轻易放弃阵地的,于是他命令用“二头响”作掩护,三路同时进军,血洗中魁山,在中魁山头会师。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违者,就地“正法”!

炮声密集地响了起来,连空气也被炮火烧得发热,散发出刺鼻的硝烟味。中魁山被打得一片焦黄!

太阳偏西了,三路敌军在激烈的炮火掩护向上爬行着,这次出乎意外的顺利,没有任何阻击,三路敌军都攻上了山头,但是,更出乎他们的意外,在轰成一片焦上的山头上,竟然还潜伏着红军,他们一见到红军不能不吓得一屁滚尿流,不顾师长的“督战”没命地往后退。退了几重岩,没见追赶,又才埋伏下来,步步为营地猛攻。一带带子弹都儿乎打光,打得枪管发烫,可红军并没还击,他们这才在夕阳下逼近仔细一看:一个个都愣住了,那些“红军”们,有的是青杠疙瘩上搭的一件军衣,有的是新砍的树桩上戴着一顶军帽,真正的红军,一个影儿也没有。

他们到哪儿去了呢?

原来他们赶早晨,大雾弥漫山头的时候,便设下疑兵阵离开中魁山回红军大部队去了。他们英勇地阻击了敌人一天,用疑兵阵钳住敌人一天,利用这两天时向,红军大部队从容地收缩了阵地,作了战略转移,到八十里外地理位里更加险要的八庙垭布置好了阵线,等待着敌人的到来。(作者:郭平陆

THE END
打赏
海报
红四方面军中魁山之战
中魁山战斗遗址 中魁山位于南江县天池乡,南江、旺苍两县要冲,高耸云空,山正面层层迭迭的绝壁之上,悬挂着古木,盘绕着藤蔓。唯一的一线险径象一条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