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川北巴中地区端午节习俗

川北巴中地区人要过大小两个端午,五月初五叫小端阳,五月十五叫大端阳,最隆重的是过小端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时期,一般女儿女婿会带上孩子在五月初五这天,背上自家蒸的各式包子、糖、酒之类的东西回娘家,习惯上称为“送节”。如果是新婚夫妇,送第一个端午节,要给父母买新衣服,买遮太阳的伞或草帽,父母则备好包子和酒(一般是雄黄酒)招待女婿。没结婚的人,特别是农村提婚早,十六七岁就有媒婆张罗谈论婚事了,端午就必须到准老丈人家送节,也俗称到干妹儿家走人户,那礼物就更慎重,除送刀菜(上等的一条快五花肉)、挂面、包子、糖酒外,还要给(干妹儿)女方扯衣服布,买鞋袜等等礼品。

巴中地区端午这天除吃包子子外,“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人们到山坡上采集艾叶、菖蒲、八角枫等,把采回的艾叶和菖蒲挂在门框缝里,说是用来驱邪、防病害传染,剩下的艾叶、菖蒲、八角枫弄在一起,随时弄可以用来熬成药水洗澡,据说这样的药水有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之功效。吃饭时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而今以前的许多端午传统习俗已经渐渐淡忘了。

巴中人为什么要在五月十五过大端阳呢?这就不得不提历史上一个有名的事件--"湖广填四川"在中国移民历史上,清代前期的“湖广填四川”是历史上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四川之所以要“填”,是人口极度稀少,需要充实。明末清初30年战乱,四川被祸最惨。1644年,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等入川,12月称帝建立政权,国号“大西”,定成都为“西京”。四川成了四战之地:明军滥杀,清军滥杀,地方豪强滥杀,乡村无赖滥杀邀功,张献忠也有滥杀之嫌。继而是南明与清军的战争;还有吴三桂反清后与清军的战争。四川人民遭到了一次次的战乱和屠戮。据官方统计,1668年四川成都全城只剩下人丁7万人。一些州县的户口存损比例,原有的人口只剩下10%或20%。四川全省残余人口约为60万人。

“湖广填四川”是指在明末清初的数十年间,四川由于战乱、瘟疫及天灾接踵而至,境内人口锐减,耕地荒芜。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清王朝为了解决四川劳动力和生产粮食的问题,采取“移民垦荒”的举措,全国包括湖北、湖南在内的湖广省等十余个省的移民相继到四川定居,其中来得最多的是湖北、湖南省。据统计这次移民的持续时间长达一百多年,入川人数约一百多万人,其中湖北、湖南省的人数达一半之多。而在湖北省的移民中,麻城移民又占居重要地位.而巴中也是当时的一个移民区,多数移民来自湖北麻城孝感,移民不但要来四川生活,自然也带来了当地的风俗习惯。也许很多地方没有传承这个习俗,但过大端阳的习俗,至今巴中人还是没有被遗忘而传承下来,这证明了四川巴中人的祖辈是楚人。

(作者:杨四川2017 ,有删节,  来自:麻辣论坛 https://www.mala.cn/thread-15237165-1-1.html)

THE END
打赏
海报
旧时川北巴中地区端午节习俗
川北巴中地区人要过大小两个端午,五月初五叫小端阳,五月十五叫大端阳,最隆重的是过小端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时期,一般女儿女婿会带上孩子在五月初……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