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涪阳雾露台的故事(上)

雾露台位于通江县涪阳镇下江口村境内涪阳河与雾露溪交汇的地方。一块平坝里除了块块良田,还有半隐半露于竹木间的茅屋和瓦舍,鸡鸣犬吠之声时有所闻。平坝周围山势回环,众岭拱卫,雾露溪及涪阳河三面环绕。平坝边沿临河的地方凸起一座小山丘。小山丘上古木参天,风景殊佳。此地常年雾气弥漫,早晚尤甚,春秋时节最浓。大雾常于太阳落山之时生发于小山丘下的河水中,远看如地缝里徐徐冒出的一缕缕轻烟,然后沿涪阳河及雾露溪向上游飘去,逐渐弥漫于天地之间,不到半夜便难见天上星月。早晨登高望去,下江口村及陈河乡九湾十八包方圆百余里的盆地便成了茫茫雾海。

很久很久以前,离小山丘不远的后山里住着一户穷人,家里只有一个老妈妈和她的一个宝贝女儿。宝贝女儿银儿十六岁那年,老妈妈得了一种怪病,看过的医生都说不可医治,银儿因此而整天忧心忡忡,愁眉苦脸。后来银儿发现了一种山中奇珍,最初叫“蛇泡子”,后来叫白耳子。银儿用它竟然治好了老妈妈的不治之症。银儿姑娘非常聪明,很快就研究出白耳子的培育方法,进行大量培育,并用白耳子给人治病,使许多人起死回生。后来白耳子培育技术得到推广,产量年年倍增,畅销全国各地。这种奇珍价格非常昂贵,一斤干耳子卖的钱可买回一千多斤大米。银耳成了宫廷贡品之后,价格更是翻了几倍,使许许多多的人家摆脱了经济上的困境,耳山多的家庭甚至成了爆发户。但是后来银儿姑娘却因忍受不了当地老财主的欺凌而投入滚滚洪水中自杀了。涪阳河、雾露溪一带的人都为她鸣不平,不过也有人说她没有投河自杀,而是回到天上去了,说她是天上的仙女,到凡间来为大家做了许多好事,有人却还要欺负她,所以她才一气之下回到了天庭。这种说法倒使大家心灵上得到了安慰。

自从白耳子能够大量生产,这一带人们的日子就越过越滋润。乡民们便集资在小山丘上修了一座庙宇,塑了银儿姑娘的真身,以此来报答她的恩德,并把白耳子改称为银耳。在以后的岁月里,银姑庙里不断发生了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有人便借故恶意拆毁银姑庙、捣毁银姑塑像,使这里成为一片空地。再后来,人们发现银耳的丰收或歉收竟然与雾露有密切的关系。当地人总结说:“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于是又把雾露视为神灵,每年春天砍耳山前,都要到小山丘顶上那片空地里去焚香叩拜,祈愿银耳能够获得丰收。小丘上那片高地从此也就被称之为雾露台。

雾露台是一块风水宝地。自从银姑庙修起以后,四周古木参天,景色极其迷人。当地一些文人墨客常聚集于银姑庙中谈诗论文,受益匪浅。还有一些后生想在仕途上步步高攀,干脆就搬到庙中来住,日夜刻苦攻读。其中有一个姓鄢的公子最早来到庙中,故事也就从他身上开始了。

鄢公子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后生,来到庙中之后,一心只在书上,白日黑夜足不出户,耳不旁闻,目不斜视。一翻开书本就什么都忘了。他本来是计划早饭多煮一点,剩下的饭菜留着中午吃,可是往往记起该吃午饭时,已经是太阳落山了。吃了剩菜剩饭到外边走一圈,散散步,天就黑下来了,于是又回到庙中点上油灯继续读书,等到油尽灯灭已是深夜,然后才洗脚睡觉。日复一日,天天都是如此。

有一天中午,鄢公子正专心致志地读书,忽然一块石子掉在书案上。他吃了一惊,以为有人故意捣乱,走出庙门左找右寻,却没发现有什么人。一看天上的太阳,早已过了头顶,于是就走到伙房里去热那剩菜剩饭吃。吃完饭又去做他的一篇文章。到了天黑,看不清写字了,才去伙房点灯做晚饭。走到门口,突然闻到一股饭菜的香味。推开门一看,里面一个美貌的姑娘正坐在灶前拨弄灶膛里的柴火。火光映在他的脸上,美得就像天上的仙女。见鄢公子进去,不但不惊不慌,反而笑嘻嘻地说:“你饿了吗?饭菜马上就好。”

鄢公子问姑娘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氏。姑娘说暂不告诉他,叫他以后也不要再问,只管自个儿认真读书,到时候自然会知道。

鄢公子虽然读书痴迷,可七情六欲并不比别人少,见姑娘那么美丽温柔,哪里有个不动心的?而且又是深更半夜,只有他们两个人处在一起。吃了饭,和姑娘聊了一阵子,便把持不住要去搂她、亲她。

姑娘并不脸红,也不躲闪,只是正色道:“鄢公子,你好好听着。男子汉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当以事业前途为重。我是看你读书太过痴迷,整天废寝忘食,担心你弄坏了身子,才来帮助你的。你如果是个贪图一时快乐,不顾后果的人,我从此再也不理你了。”

鄢公子听了姑娘一番语重心长的话,立刻幡然醒悟,不停地向姑娘认错,并感谢姑娘的一番好意。鄢公子自责了一番之后,就回到书房里认真学习起来。

从那以后,鄢公子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读书。到了该吃饭时,姑娘就向书桌上扔一粒石子来提醒他。每天三顿饭十分准时,饭菜也十分可口,只是那姑娘再也不肯露面。鄢公子免不了时时想起那姑娘,但是每当他脑海里出现那姑娘的身影时,耳边也就响起了姑娘的那番话,于是便立刻收回心思,认真读书。

转眼间过去了三年。鄢公子该参加科举考试了。临行前的那天晚上,他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想,受了姑娘三年的恩惠,离开前总应该见上一面,当面向她致谢,并且和她聊一聊,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姑娘终于来了。她还是三年前那么美丽。那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姿,让鄢公子一看就着了迷。她浑身上下那种迷人的气息直透鄢公子肺腑。鄢公子待要把持不住时,姑娘开口了:“我是来给你送行的。三年来我帮助你,是为了你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将来有个好的前程。我叫银儿,就是正殿里那尊银姑塑像。这一带乡民虔诚地顶敬我,所以我是属于这一带所有乡民的,任何人都不能独占。请鄢公子好自为之,以后多多保重,发奋努力,你的前途就全靠你自己了。”

银姑说完这番话突然就不见了。鄢公子只顾东张西望寻找银儿姑娘,不小心跌了一跤,这一跌就给跌醒了,原来是南柯一梦。回想梦中情景,他再也睡不着,于是翻身起来点上灯,打开正殿大门,走到银姑塑像前面认真端详起来。三年来他还从未认真端详过银姑塑像,现在仔细一看,果然和三年前见到的姑娘一模一样。他顿时心潮澎湃,去书房拿来笔墨,饱蘸墨水,提笔就在粉墙上奋笔疾书起来:

金莲款动异香随,朱唇轻启莺啼啭。

嫣然笑时花无色,秋波闪处明月暗。

三载教诲恩如山,一诗题墙表心愿。

只恨今生命何薄,但求来世长相伴。

这首诗从体香、声音、笑容、眼波四个方面极力赞美银姑迷人的风采。鄢公子默诵数遍,仍觉不够尽意,也只得作罢。外面天色已经微明,只好收拾行装,怅然而去。

鄢公子离开不到三个月,胡公子又来到庙中,他也是来攻读诗书的。胡公子也和鄢公子是一个品性,读书痴迷得忘了吃饭,忘了睡觉。坐在书案前也是目不斜视、耳不旁闻、心不它想。不过半月,也便有一个姑娘天天给他做饭。他按捺不住自己的欲火想要搂那位姑娘、亲那位姑娘,那姑娘又用同样的话语提醒他,要他以事业为重,以前途为重,不要只图一时的快乐而不顾后果。胡公子也很听话,从此刻苦读书,按时吃饭,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三年后学业大有进展。离开前,他也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银姑语重心长地开导了他一番。醒来之后他很是惆怅,忍不住也在墙上题诗一首,表达心中的怅惘之情。诗曰:

面如桃花秋月同,腰似若柳不禁风。

西施自叹欠窈窕,贵妃常怨多肥肿。

一见钟情难把持,那堪三载朝与共。

情深似海不敢言,唯注心思万卷中。

胡公子的诗与鄢公子的诗相比,还要更胜一筹。写完之后默诵数遍,然后到银姑塑像前面端详良久,才深深一礼,转身离去。

胡公子走后,接着进庙的是陈公子。陈公子进庙后的情形和鄢公子、胡公子差不多。不过有鄢公子和胡公子的诗在那墙上,时不时就忍不住要去吟诵一遍。从两位公子的诗中,他已隐隐约约品出了些味道。而且越品味那味儿越浓。以至于他有时心神不定,难以把全部心思用在攻读诗书上面。于是银姑现身了,和他座谈过好几次。他觉得银姑说的条条在理,也就很快改正过来。一晃三年就过去了。临走那天晚上,他也是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决定也要在墙上留下点什么。第二天一早起来,便提笔写了下面这首词:

恩难忘,情难忘。恩重如山,情深似海怎能忘!

朝还想,暮还想,朝思如疯,暮思近狂咋不想!

陈公子写罢,突然泪如雨下。然后到银姑塑像前深深地施了个礼,转身走出庙门。

三位公子在庙内粉墙上题写了诗词,这件事自然是被很多人都知道了。有点文化的人难免会根据那些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去猜测三位公子在庙中读书的情形,他们猜测的虽然不是很确切,但也差不了多少。于是人们就更加敬奉银姑,在她面前许愿、烧香、磕头、放鞭炮。一时间搞得十分热闹。

雾露台后山下住着一户大财主,老财主五十多岁了还只是个童生,读了一辈子书,连个学也没进得。看了墙上的诗词,听了人们的议论,心中甚是嫉妒。但他毕竟老了,即使有银姑的护佑,重新开始努力读书也不会有多大的出息。于是他就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大儿子和二儿子都结婚有了孩子,两弟兄从来就对读书不感兴趣。大儿子爱赌,二儿子爱嫖,要想他俩成才绝对不可能。唯一有点希望的是三儿子,才十六岁,正是该发奋读书的年龄。但是三儿子思维迟钝,也不肯用功。有三个先生教过他,结果都是未满一年就给气跑了。这老财主想起小山丘是块风水宝地,鄢公子、胡公子和陈公子在银姑庙里苦读三年,先后都成了贡爷、举人,在自家门前竖起了显示功名的旗杆。这种光宗耀祖的事儿,老财主朝思暮想了一辈子,想得发疯了都没到手,实在有些不甘心,现在何不把三儿子也送到庙中去读书?

老财主想到就做到,可那老三死活不肯进庙。问他为啥不去,他说他一个人害怕。老财主于是就亲自把他送进庙里,早上一起去,晚上一起回。而且天天陪伴和指导他学习。可那老三实在是不争气,读书时眼睛总往旁边斜。读着读着就停了下来。再叫他接着往下读时,他竟然不知道已经读到什么地方,该从哪儿读起。老财主拿根竹板守在旁边也不顶用。打他一竹板,他便又蹦又跳地哭闹。哭闹过后刚读得两句又停了下来,眼睛仍旧往旁边斜。老财主拿他没办法,就再也不打他,不提醒,由他眼睛斜去。老财主留心观察后才发现,三儿子总禁不住要看的原来是银儿姑娘的塑像。他老眼昏花,远了看不分明,而且大殿里光线也比较暗淡,于是就走到跟前眯缝着眼睛看。他这一看,差点也失了魂。原来那银儿姑娘的面目和身姿塑的太美了。美得让老财主也难免不想入非非。老财主入神地看着,久久地凝视着,竟然不知道三儿子什么时候也来到他身旁,目不转睛地盯着银儿姑娘的塑像看得如痴如醉。

老财主许久才回过神来。一看儿子也在身边,便大声吼道:“细娃儿家看啥子!这是细娃儿能看的吗?还不快去读书!”

三儿子怏怏地回到书桌旁,口里含混不清地读起书来。老财主又扯开嗓门吼了一声:“是这样读的吗?”三儿子浑身颤抖了一下,随即便大声朗读起来,但眼睛还是时不时往那边斜。老财主现在知道儿子读书走神的原因,就站在旁边挡住他的视线,并严密地监视着他。可是人老了小便多,而且站久了腰酸腿痛,只得监视一会儿就往外跑。那三儿子呢,只等老财主出了庙门,便立即跑过去端详那银儿姑娘塑像。目光在银儿姑娘身上游移来游移去,总也看不够。那馋涎欲滴的样儿实在可怜。好几次老财主来到身后他也不发觉。老财主于是揪住他的耳朵把他拖到书案前,然后给他一耳光,要他坐下来好好读书。如此三番五次之后,老财主火儿就上来了,拉过来扒掉裤子就是一板子。然而揍过之后管不了多久便又旧病复发。老财主只得又把他的裤子扒下来用竹板狠狠地打。打的急了,三儿子便顶撞道:“爹呀,你不是也想看吗?为啥就不许我看!”

老财主经三儿子这么一顶撞,又羞又恼,却无言以对。只是一个劲儿地叹气:“气死我也!气死我也!”(上集完)

(来自张紫秋《巴山奇谈》一书)

THE END
打赏
海报
通江涪阳雾露台的故事(上)
雾露台位于通江县涪阳镇下江口村境内涪阳河与雾露溪交汇的地方。一块平坝里除了块块良田,还有半隐半露于竹木间的茅屋和瓦舍,鸡鸣犬吠之声时有所闻。平坝……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