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开国将军之胥光义:长征路上上大学

胥光义将军(1916-2009),原名许光翊,别名许鑫、胥明,四川平昌县长垭乡白马村(今元石镇管辖)人。192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933年11月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总保卫局和红30军排长,保卫营副连长,保卫队政治指导员,红军大学分队长,中干队军事连政治指导员兼教员,红军大学政治部地方工作科副科长,援西军随营学校政治主任教员。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

胥光义
胥光义

胥将军回忆:他是在长征路上上的红军大学。革命战争需要大批军事、政治干部。所以,长征路上红军大学就一直没有停止招生。边行军边学习。1935年,胥光义被调到红军大学“上级政治科”学习。他说:“我上的大学是长征走到哪里,红军大学就办到哪里,就在哪里上课学习,参加战斗。”“刘伯承是我们的校长,给我们上过课。红军大学开设有:党的建设、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社会发展史、红军政治工作、步兵战斗条令、野战条令、红军和外军作战经验等内容。有专门的课本,毕业还发毕业证。”七十多年前的红军大学,教学科目设置完整,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的教育方针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理论与实际并重、军事与政治并重和少而精”。因此,尽管一期红军大学的学时仅为半年到一年左右,然而教学内容确十分丰富。他说:“红军大学属于后方机关单位,受到作战部队的重点保护。那时候红军大学在后方,不仅有粮食吃,而且能吃饱。平时吃米,行军时吃炒面。把米炒熟,磨成面,装在袋子里。”“相比而言,作战部队就没有这么幸运,尤其是殿后的作战部队,一般粮食紧张,前方部队和红军大学过后,后面部队就困难了,到他们就可能没有粮食了。有的战士没吃的,就吃皮带、皮鞋。原来脚上穿的牛皮鞋,拿来烧,烧了之后刮一刮,煮着吃。”红军大学于1937年才改名为抗日军政大学,也就是现在的国防大学前身,为我军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胥将军毕业后留校任军事连指导员、区队长。作为在长征中毕业的红军大学的学员,随后又留校工作的胥将军不无感慨地说:“长征时期,我们党的眼光长远。红军大学的目的是保存干部、培养干部,准备将来胜利的时候,有充足的干部储备。像我的同学何正文、杜万荣等,他们都是接受过红军大学培养的干部。”

长征结束后,又到援西军随营学校任政治主任教员,后任第三支队政治处副主任,挺进支队政治委员,东进抗日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八路军第129师政治部干部教育科科长,抗大第6分校政治部主任,抗大总校步兵科政治委员,冀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司令员。参加了反“扫荡”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共阳泉县委书记,中共南京市第7区党委书记兼区长,第二野战军3兵团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挺进大别山、淮海、渡江战役和进军西南。

建国后,任西南军区支援司令部政治委员,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军区办公厅主任兼人民武装部部长,总后勤部参谋长,地质部党组书记、地质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常务副部长。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胥光义是党的十二大代表,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THE END
打赏
海报
平昌县开国将军之胥光义:长征路上上大学
胥光义将军(1916-2009),原名许光翊,别名许鑫、胥明,四川平昌县长垭乡白马村(今元石镇管辖)人。192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12月参加中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