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天仪制作者张思训

四川巴中(恩阳区)石城乡(现该乡已撤销)人,杰出的天文学家。

据<宋史·天文志>载:“太平天国四年(879)正月,已州人张思训创作‘浑天仪’以献太宗.召工造于禁中,逾年而成。诏置文明殿东鼓楼下。其制:起楼丈余,机隐于内,规天矩地,下设地轮、地足;又为横轮、侧轮、斜轮;定身关、中关、小关、七置神,左摇铃,右扣钟。中击鼓以定劾数。每一昼夜,周而复始;又以木为十二神,各值一时,至其时则自执辰牌,循环而出,随刻数以定昼夜短长。上有天顶、天牙、天关、天指、天抱、I天束、天条,布三首六十五度,为日月五星,紫微宫列宿斗,连黄、赤道,以日行度定寒暑进退……。冬至之日,日在黄道表,去北极最远。为小寒,昼短夜长,夏至之日,日在赤道表,去北极最近,为小暑,昼长夜短;春秋二分,日在两交,春和秋凉,昼夜平分.寒署进退,皆由于此。并著日月象,皆取仰视。按旧法、日月昼夜皆所运行.新制成于自然,尤为精妙,以思训为‘浑天仪’承。”

张思训
张思训

“其制与旧仪不同,最为巧捷。”在古代“浑天仪’向自动化、机械化,日趋精密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外公认。法国普规恩在浑天研制的成就和对出方影响时说:“天文学领域中有许多东西是起源于中国……西方分两期接受过来的。”

后来宋太宗命人于皇宫内打造,一年有成,放置文明殿东鼓楼下,命名为“ 太平浑仪”。到了苏颂时(1088年)已经毁损,无人知其制法。

张思训的科学成就,宋史《天文志》有记载。清道光《巴州志》载:“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巴州人张思训,创作浑器以献太宗,召工造于禁中,逾年而成,诏置于文明殿鼓楼下。其制,起楼高丈余,机、隐于内,规天矩地,设地轮、地足,又为横轮、侧轮、斜轮,定身关、中关、小关、天柱、七值神,左摇铃、右扣钟、中击鼓,以定刻数,每一昼夜,周而复始。又为十二神客值一时,至其时,则自执辰牌,循环而出,随刻数以定昼夜短长。上有天顶、天牙、天关、天指、天抱、天束、天条,布三百六十五度,为日、月、五星、紫微宫、列宿、斗、建、黄赤道。以日行度定寒暑进退。开元遗法,运转以水,至冬中凝冻迟涩,遂为疏略,寒暑无准,今以水银代之,则无差失。冬至之日,日在黄道,表去北极最远,为小寒,昼短夜长;夏至之日,日在赤道,表去北极最近,为小暑,昼长夜短。春、秋二分,日在两交,春和秋凉,昼夜平分。寒暑进退,皆由于此。并著日月象,皆取仰视。按旧法,日月昼夜行度,皆人所运行,新制成于自然,尤为精妙。以思训为司天浑仪丞。(见《宋史·天文志》)

参考:

1.《宋史·天文志》

THE END
打赏
海报
浑天仪制作者张思训
四川巴中(恩阳区)石城乡(现该乡已撤销)人,杰出的天文学家。 据<宋史·天文志>载:“太平天国四年(879)正月,已州人张思训创作‘浑天仪’以献太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