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桥碑
龙门桥位于通江县永安镇石庙子村二组,又名龙门溪桥。《龙门桥碑》双面阴刻,记载了乾隆五十四年 (1789) 修造龙门溪双桥原由、经过、捐修人姓名及功德。其碑文曰: 如有污毁碑上字迹者 …
阅读更多龙门桥位于通江县永安镇石庙子村二组,又名龙门溪桥。《龙门桥碑》双面阴刻,记载了乾隆五十四年 (1789) 修造龙门溪双桥原由、经过、捐修人姓名及功德。其碑文曰: 如有污毁碑上字迹者 …
阅读更多毛浴虽小景可观,犀牛卧在大河边。 五马石下一石盘,遇见石马来钻嵌。 元包石河中现,抬头望见三台山。 石门子景致不好看,生在懒龙乱石湾。 毛滩子一员官,十门子关门石一道坎,洪水 …
阅读更多1933年1月2日,红军12师32团袭击陕西镇巴县,缴获石印机器运回苦草坝,由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长郑义斋负责筹建了川陕省石印局。 同年6月,郑义斋受总部令亲赴汉中与国民党杨虎成部38军 …
阅读更多一、旱灾 明正德元年至四年(1506-1509)荒旱连年,道有千百饥民,聚众起义,立营扎寨并攻旁县。 明嘉靖五年(1526)县大旱、免田租。 明隆庆四年(1570)大旱,免税粮。 清康熙二十三年(1 …
阅读更多十、苏维埃政府时期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2年(1932年) 12月22日,红四方面军总部11,12, 13师进驻苦草坝得汉城、小坪等地。 次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在苦草坝召开入川第一次、党政军高级干 …
阅读更多五、宋 熙宁五年(1072年) 省白石县入通江县,废壁州入巴州,苦草坝始属通江县辖。 开禧年间(1205一1207年) 吴曦叛宋,金人犯蜀入乡,安抚使安丙荡平,通民德之。得汉城,擂鼓城皆为“宋 …
阅读更多一、战国--三国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 秦惠文王遣张仪、司马错伐蜀,苦草坝随巴国地归秦属 周赧王延元年---公元前314年 秦以巴国地置巴郡,今乡境地隶之。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 …
阅读更多姓名 性别 参加红军时间 返乡时间 何时何机关定为流落红军 邓代明 男 1933年2月 1947年冬 1985年县政府决定发给津贴 何益芝 女 1933年2月 1937年夏 通民优(1986)146号文通知 李宗玉 男 …
阅读更多通江县永安镇均系汉族,由112种姓氏组成。其中李姓居多,考残碑谱谍土著人少,明、清迁徒乡境者多。 姓氏祖籍入川前居住地入川时间移居苦草坝年代始祖名李氏甘肃陇西湖广麻城孝感元末 …
阅读更多永安原名苦草坝,取汉代、三国时这里刻苦操练兵马之意,“苦草”、“苦操”相谐,遂名。1938年将苦草坝更名永安,取无兵祸,永保安宁之意而名,沿用至今。 苦草坝,春秋时属巴国,秦时属巴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