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永安镇灾异录(旱灾、水灾、地震、风灾)

一、旱灾

明正德元年至四年(1506-1509)荒旱连年,道有千百饥民,聚众起义,立营扎寨并攻旁县。

明嘉靖五年(1526)县大旱、免田租。

明隆庆四年(1570)大旱,免税粮。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夏太旱,八月淫雨40余日,饥民蜂起。

清乾隆二年(1737):闺九月大旱两月,粮欠收,次年大饥。

清乾隆九年(1744):春夏大旱40天,无水栽秧,改种玉米,收五成。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大旱:瘟疫流行。

清嘉庆六年(1801):秋大旱,稻收四成。

清道光六年(1826):夏大旱,无水栽秧,米价陡涨。

清咸丰六年(1856):四、五月无雨,栽迟秧收三成。

清光绪三年(1877):五至八月大旱,颗粒无收,草根树皮挖掘殆尽,哀鸿遍野,道殣相望。

清光绪十七年(1891):夏旱48天,稻田龟裂、禾苗枯槁,灾民于田内补种苦荞以度荒。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夏秋无雨,灾荒严重,难民无数。

清光绪三十年(1904):夏旱48天,粮食欠收,旋大荒。饥民聚众吃大户,全家饥死者屡见不鲜。

民国13年(1924)2月至7月。大旱160天,小河断流。翌年大饥,民抛子弃女,继之瘟疫流行,死者枕籍。

民国17年(1928)春夏久旱不雨,小春无收,大春收三成。

民国20年(1931)自农历5月中旬始,伏旱65天后暴雨半月,收获三、四成。

民国24年(1935)入秋数旬不雨,收获五成。

民国25年、26年(1936--1937)连续大旱,冬干连春夏,禾苗着火即燃,秋种葫豆年未萌发。赤地千里,难民无数。野菜、葛根、神仙土采掘殆尽。死者枕籍,屡有人相食,十室九空。

民国29年、30年(1940一1941)2至8月,亢阳不雨,水稻栽15%,稻禾黍豆悉尽桔槁。民食草根野菜度日;人相食,死者枕籍。

民国36年(1947)6月始连续2月无雨,永安乡报告说:“当即流火之秋,骄阳肆虐,田土尽龟裂,禾团半枯丛,兼之烈日横空,日甚一日,将有赤地千里之势,惨矣!天夺民食i,诚恐将来铤而走险,后患何堪设想”永安一带稻虫猖獗, “稻苗尽成白穗,虫生禾节,又难于捕捉、根无药救,收成不及十分之二、三”,是年永安虫灾损失程度8戚,受旱面积560亩,受旱人口6204人,财政损失4200万元。

民国38年(1949),5-8月大旱,稻田龟裂,禾苗枯萎。

1959--1961年,3年大旱,春旱连伏旱、冬干连春干,禾苗桔黄,人畜饮水困难。

1982年农历3月中旬始60天不雨,水稻仅栽40%(2107亩), 干死秧苗216亩,减产98万斤。

二、洪涝

请嘉庆十一年(1606)五月三十暴雨,洪水成灾,宕水两岸农田冲毁数十亩。

民国15年(1926)6月30、6月29两日暴雨成灾,农田冲毁无数、沿江居宅半漂没,惨不忍睹。

民国27年(1938)农历7月始,48天秋淋,农作物霉烂、损失。

民国36年(1947)。农历8月下旬,天降滂沱半日,洪水暴发,俨如帘被,山崩石裂,鸡犬皆惊。高处水田旱地墙壁多崩溃,低处禾苗多被水冲没,尽化乌有。宕水水位急剧上升,街道一片汪洋,,洪水入三圣宫深二尺许,冲毁房屋50多间。

1955年6月上旬,大雨17天,后暴雨2日,洪水陡涨,入永安乡政府深尺许。坡地和禾苗冲毁100余亩。

三、地震

清顺治十一年(1654)六月八日,发生地震。

清光绪三年(1877)五月十日寅卯时地震。有声如雷,倾斜。

四、风灾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秋,大风,昼晦,东南风处,断树无数,毁房200余间。

民国6年(1917)3月中旬,大风、苦草坝街道房屋倒塌数间,击毙10余人。

五、霜冻

1974年,大冻,竹子冻死80%,老牛冻死20多头

THE END
打赏
海报
通江县永安镇灾异录(旱灾、水灾、地震、风灾)
一、旱灾 明正德元年至四年(1506-1509)荒旱连年,道有千百饥民,聚众起义,立营扎寨并攻旁县。 明嘉靖五年(1526)县大旱、免田租。 明隆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