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澌岸乡历史
据考,澌岸场原地址在岳家坝下碾子梁,距今场址半里处,清顺治年问,一次发生大火,全场被烧为灰尽。事后,当地富户苏元亮(又名真亭)、赵文林商议,由苏家出钱在赵家土地上建了一座庙 …
阅读更多据考,澌岸场原地址在岳家坝下碾子梁,距今场址半里处,清顺治年问,一次发生大火,全场被烧为灰尽。事后,当地富户苏元亮(又名真亭)、赵文林商议,由苏家出钱在赵家土地上建了一座庙 …
阅读更多“澌岸沱”:考其名称,由场街所临河段河道弯曲,流水盘旋嘶鸣而得。 巴河(江)自西北来,下“绞滩”、经“哗头嘴”抵场岸下;、再绕“广坝嘴”出“回晌滩”折向东南。其间河面平坦开阔,河底低陷 …
阅读更多岳家镇地处平昌县南,明万历年间建积庆寺,后改岳家寺; 清乾隆中期建岳家场,属巴州鼎山乡四甲; 民国二年(1913)建岳家寺乡,属巴中县; 1950年改名岳家乡,属平昌县; 1958年改岳 …
阅读更多平昌县响滩镇,是米仓山南麓的一个古老集镇,场镇大,商业繁荣,特别是当地居民用手工纺织的草鞋,不仅质量高而且产量也很大,它被远销到陕西和四川各地,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从而誉 …
阅读更多说起平昌县的历史人物,岳家的鱼(余)——不能吃;这里的“余”就是平昌岳家镇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余家。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在“湖广填四川”大量移民中,一个祖籍湖北名叫余立忠的年 …
阅读更多沿王爷庙左侧再东行,即“小印子”,亦为邓家产业。建造次于大印子,然而亦有下为石墙,上为火砖砌成之风火墙。 1933年红军解放江口场,前门左右刻有石刻标语。左为“拥护中华苏维埃政府” …
阅读更多“江阳公园”位于王爷庙背后,大门面向正东,门外傍石梯而上,与汉中古道汇合。 之前,梯旁有居民住房,门内右边有房三间,房前有长方形之大土坝一块,土坝之右有石台,台沿有石质栏杆, …
阅读更多水巷子位于王爷庙之对面。一路排马石梯直达河下。梯之右为蒋氏铁匠铺,为四乡农户打造农具;左为孙姓开设的杀猪场所,每逢一、四、七赶场之期,四乡农民打农具者、卖肥猪者人数众多,颇 …
阅读更多王爷庙与大印子相邻,历史悠久,古式建筑,临街屹立,气势宏伟。四周亦有砖墙,高可盈丈,正面左右各开半圆式拱门(至今仍有遗迹)。 门外由三步石梯而上,经一长长石坝,再上石梯十级( …
阅读更多平昌县原文化馆旧址之东邻即当时出名之“大印子”,解放前为邓智仙之宅邱,其建造为徽派江南园林风格,四面风火砖墙高逾十米,临街一面为大门,内即天井。两边为客厅、书房,各房门窗,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