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古城遗迹——老衙门
老衙门前有石梯十余级,梯两旁一对石狮相对而望,毗牙裂嘴,形态威猛。狮左右各有“太平池”一个。拾级而上,大门对面有角壁一道(又称照壁),照壁之内,左为签押房,右为听事房(后来改为 …
阅读更多老衙门前有石梯十余级,梯两旁一对石狮相对而望,毗牙裂嘴,形态威猛。狮左右各有“太平池”一个。拾级而上,大门对面有角壁一道(又称照壁),照壁之内,左为签押房,右为听事房(后来改为 …
阅读更多平昌古城大庙“禹王宫”,即解放后县法院所在地)。传此庙初建于唐末,经历代战乱,屹立如初,其建设特殊与他庙不同。四周围砖石高墙,形如口字,临街正面,无门无窗,但有大红圆形木柱九 …
阅读更多正街上方,有数级石梯,拾级而上有三合院房屋一座,朝门展四周围墙围之,即古之“乡翁祠”,与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等)类似,每日场上诸叟相互邀集祠中,品茗奕棋,说今道古,怡然自 …
阅读更多武官衙门东侧数十步有一汩源自佛头山下一口大井溢出的清水在此从石穹边沿倾泻而下,形成瀑布,飞溅晶帘,终年不绝,惜现已成污水,飞瀑已为房屋掩盖。 穿过溪上之石板平桥东行,则有十 …
阅读更多正街之西尽头为“武官衙门”(即解放后的粮食局)。所谓武官衙门,乃历代当局,在此设置巡检维持地方治安职官行政之所在。 衙门设正堂,前开两扇大门,四面围以高墙,左右两耳间为办公事之 …
阅读更多西行有一座古庙,即“观音岩”。此庙飞檐兽脊,气势宏伟,经石级而上为观音殿;正面塑观音大士及文殊普贤神像三尊,并坐莲台之上。善才、龙女手执净瓶、柳枝分侍两旁。神像顶上悬金字匾额 …
阅读更多平昌县古城,东从通河王家沱上游袁家祠堂起,西至巴河岸上之武官衙门止,背山面水,一字长街。全场居民数百户,民需各业齐备,民情淳朴,善良敦厚。“江阳十景”远近闻名。 旧时代因无公 …
阅读更多民国29 年,平昌县响滩场人罗纲在营山县双河场的陈金浦、李威的介绍下参加了青帮组织,后自设香堂,在响滩开堂口,拜把子,收徒弟,成为当家坐堂大爷,加上团总、大队长,三种身份,坐 …
阅读更多双竹堂《初建双竹十万丛林万古碑志》和《双竹堂牌坊文》载:公元1573年,绥定府石桥河有一个人叫岳仲魁,他幼失父母,苦力成家,乐善好施,不染凡尘。 晚年信佛施善打算择地修建寺庙, …
阅读更多平昌原名江口,巴河上游通江、南江两江的汇口,故名为江口。为什么又叫平昌?因为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置平州县,因流人平昌的通江河原名平州河,故以水为名;北周静帝大象二年(580年)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