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知州陆成本

塔建成,陆成本书一联曰:大书巴宇天留笔,突起文峰地作窗。

志书所载“塔院”,已毁于“文革”,今存二十四张建塔石碑;2008年初夏,受汶川特大地震影响,此塔成为危险建筑,巴州区斥资修葺后焕然一新。

陆成本主持修建的凌云塔历时一百八十多年,至今魏然屹立在巴州城东郊。人去物在,历史不会忘记他。修缮保护凌云塔,是巴州人对他永久的怀念。

南泉寺(旧址在今巴中城南泉寺街,街因寺名)明清时在巴州西门外,倚城向南,文昌宫左。旧为州城大丛林(僧众聚居处),殿宇幽邃,竹树阴森,好一个净土奥区。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九月,因白莲教教徒攻打巴州城,城垣毁损殆半。无城垣,一州城自然就谈不上防守。时任知州常发祥迁民于平梁城,达十年之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继任知州李天培率州民缩巴州城旧址,包砌石城,维修南泉寺,发现南泉寺碑碣由于年代久远和受战争的破坏,部分碑碣文字残灭,创始无考,加之战乱后财力、民力捉襟见肘,工程停歇下来,成为“烂尾楼”。至道光年间,南泉寺东厢基址俱凿为城壕,惟正殿尚存。鉴于此,陆成本率州民投工投劳,完成南泉寺未告竣的工程,千年古刹重新焕发出昔日金碧辉煌、富丽壮观的风采。寺内,人潮涌动。州民或烧香许愿,或休闲游息,一派太平繁华景象。寺庙里多余的空地,则辟为菜地,瓜瓠果蓏,僧众自用,取之不尽。

多方募化资财,主持修缮药王庙,方便州民祭祀,除邪祛病,身体健康。

宋人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四《舆地碑记目》引唐贞元元年(公元785年)韦曾《严将军庙记》,言严颜庙在巴州城西门;宋人宗泽《重修英惠侯义济庙记》、明人曹学佺《蜀中名胜记》记载巴州城内有忠义庙,祭祀严颜和张飞,以上文献均未言严颜有墓在州城。州城西门外严颜墓及碑乃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州牧业可绪建立。至陆成本任巴州知州时,已破败不堪。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陆在墓前建殿,刻大石像祀之,撰碑记,题匾、联(道光十一年十一月,也就是公元1831年11月,代理知州朱锡谷又补刻墓碑,立于严公祠前殿右侧)。

同年,在州城北门外、东岳庙左侧(原址在巴中县酒厂)一土丘上建厉坛,祭奠无主鬼神——该地有万人冢,收白莲教之乱而死亡的人的尸骨葬于此。

按今天的价值评判,认为维修个古庙有啥了不起,你会不屑一顾。实则,这就错了。在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之前,是中国古代。陆成本生活、为政在那个时代,自然就是古人,是标准、典型的士大夫。他不仅仅是维修一座庙,是在建修、完善人们的心灵寓所——人们对宗教的狂热、虔诚,远远胜过崇拜当时的皇帝。信仰能解决人的精神困难,宗教是他们的良药。一切现实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只有宗教出面了。换言之,人们信佛信神信鬼,内心有了一条出路,一条寄托美好愿景的向远方延伸的虚无缥缈的通道。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兴寺观是维护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为政手段之一,它较好地安排、解决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放在今天,类似于地方官在任期间发展经济的同时,建体育场、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这种公共文化场所,功莫大焉!

THE END
打赏
海报
巴州知州陆成本
陆成本,字画村,浙江萧山(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清代仕蜀十藏,议叙①;清道光七年(公元1872年)任巴州知州。任内重文风,有建树,善书法. 宋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