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涪阳镇拜台垭的故事

拜台垭是通江县涪阳镇境内符特山上的一个垭台。此处因一个奇特现象而远近闻名。即每年的中元节,若遇雷鸣电闪,大雨将至天气,人们就会看见一幅幻景:垭台上一个美貌惊人的年轻女子,神情忧郁,先是跪在地上焚香叩拜,接着忽然站起来张皇失措地向远处跑去。虽然几百年过去了,至今仍有这种现象。

中元节又称鬼节,所谓“七月半,鬼乱窜。”因此旧时人们认为是公主显圣。现代科学认为这是一种地磁现象,是地球磁场记录下来朱慧珍当年在垭台活动的情况,后来在相同的情况下(雷鸣电闪时)又“播放”了出来。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在位31年,立长孙朱允炆为帝,号建文,在位4年,被四叔燕王朱棣篡位逐奔。朱允炆同妹妹朱慧珍一起逃到通江嘉佑寺。朱允炆削发为僧,嘱咐妹妹朱慧珍沿诺水河继续前行,自找安身之地。并叮咛说:“父母在时,婚姻当听父母之命。父母既已不在,那就由天意安排吧!金鞭落地马停蹄,适逢男性即佳偶。妹妹啊,哥哥沦落至此,已是自身难保,你就自行主张,多多保重吧!”

十六岁的朱慧珍往日身为皇室公主,至尊至贵,好日子过惯了。现在沦落天涯,身边只有一个女仆。一路上急急如丧家之犬,茫茫如漏网之鱼,生怕仇家追杀过来。所以驱马前行,急于想找个安身之地,喘口气儿。当她驱马至涪阳坝,来到一座小桥边,突然手中金鞭落地,马儿死活不再前行。朱慧珍觉得奇怪,忽然想起哥哥的话,心知自己的安身之地恐怕就在这儿了。四处张望,只见附近田坝之中,有茅屋、瓦舍,也有古庙。却不知该往哪儿走。又想,等遇见了人再说。遇到的第一个人如果是青年男子,不管他是贫是富,是美是丑,都只得听天由命,和他结婚。如果遇见的是老人或妇女,就托他们做媒,找个婆家。一个姑娘家,总不能长期在外抛头露面,风餐露宿。

朱慧珍正这样想着,就见一个和尚担着水桶从一座古庙里出来了。年轻和尚身体健壮,品貌端正,朱慧珍于是就叫女仆前去与那和尚如此这般说明本意。和尚抬头向这边看了看,见是一个天仙般美丽的姑娘,而且身份高贵,顿时心中欢喜,同意还俗,和朱慧珍结为夫妻,在涪阳寺居住。

那和尚姓任,忠厚老实,心地善良。三十多岁娶了个美貌的皇室公主,已是心满意足,每日里只把朱慧珍细心体贴照顾,百般依从。一年后朱慧珍生下了儿子,他又把心思分一半在孩子身上。朱慧珍自小在皇宫里长大,文化底蕴很是不错。逃离京都时身边带了不少金银珠宝,不用为生计操劳。每日里除了抚育自己的孩子,还时常吟花咏柳,写些诗呀词的,以抒发心中的情怀。那任和尚是个很知趣的人,知道妻子出身高贵,如今的境遇一落千丈,心中有许多忧愁是在所难免的,倒是更加对她无微不至地关心和体贴。

原来朱慧珍在皇宫里当公主时,已经有了意中人。那人姓刘,是刘伯温的侄孙。是个很有才华的英俊青年。刘公子经常和她诗来词往地交流,两人颇是心心相印。那刘公子只等着金榜题名,考他个头名状元,便和她结婚。谁料到朱棣会节外生枝,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造反篡位。二人好端端的婚姻被拆散了,朱慧珍心里怎能不难受?金陵被攻破之后,刘公子逃往何处无人知晓,是死是活无从打听。他们兄妹二人东躲西藏,辗转来到这大巴山深处,一个削发为僧,一个下嫁和尚,心里还时时担心是否躲得过仇家的眼睛和耳朵呢。何况那刘公子即使没有死于兵荒马乱,怎敢不找个最隐蔽的地方隐姓埋名藏起来?

朱慧珍日夜思念刘公子,也时刻盼望着有朝一日恢复她公主的地位,过她那锦衣玉食的生活。可她是聪明人,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她那些烦恼无法向任何人倾诉,只好用诗词来抒发。任和尚不知道朱慧珍心里有个刘公子,对她特别爱护,知冷知暖,体贴入微。她不忍伤他的心,只得把对刘公子的思念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那些诗呀词的都是背着任和尚写的。写好后立刻就收藏起来,其实任和尚斗大的字也认不了几升。就看见了也不知道写的什么。每逢四大祭祖节日,朱慧珍都要找个站得高看得远的地方,祭拜祖宗和祭奠刘公子。她认定刘公子已经死于兵荒马乱之中。后来觉得符特山的一个地方最合适,以后就每次都到那儿去举行祭祀。那些诗词都是写给刘公子的。她认为和烧纸钱一样,将诗词烧掉之后,刘公子在阴间一定能够收到。那祭拜的地方就是符特山上的拜台垭。

有一次,她祭拜完祖宗,正要烧那些诗词祭奠刘公子,突然一阵大风刮来,把那些写有诗词的纸给刮得无踪无影。她先是一惊,然后又高兴地自言自语起来:“刘公子没有死,刘公子一定还活着!这些诗词原本不该烧掉的!”从那以后,她越发对刘公子思念得紧。当时山下的一位读书郎拾到了两张纸,一张上面写的是一首诗,字体非常秀丽。诗的内容是:

十年愁绪漫说长, 云载相思去远方。

花前论诗成往事, 柳下相许难鸳鸯。

牡丹怜我人憔悴, 明月当空情更伤。

泪雨潸潸红棉冷, 鸾笺字字意凄凉。

托言秋雁雁不管, 欺我风雨夜夜狂。

若问幽情作何计, 赋诗万篓感上苍。

另一张纸上写的是一首《鹧鸪天》词,笔迹和那首诗完全一样:

山苍苍共水茫茫, 秋风秋草并斜阳。

晚景勾动愁万缕, 辞赋寄情数千张。

不思量,还思量, 当初誓盟未能忘。

相思总去高台处, 偏是归雁两三行!

有一年的中元节,朱慧珍在拜台垭跪拜金阙,突然雷鸣电闪下起了大雨。一时躲避不及,淋得像个落汤鸡,回去后就得了一场大病,好多天昏迷不醒。后来吃了医生的药,又尽说胡话。有一次,医生正给她诊脉,她突然翻身坐起来大声喊道:“刘公子。刘公子!”喊了两声,便四顾茫然,张望了一回,又突然躺下去,用被单将头和身子盖得严严实实的。医生顿时明白了他的病因所在。慢慢用药调理,不到一个月就恢复了健康。但从此以后她变得更加沉默寡言。

朱慧珍从来就十分注意不把思念刘公子的情绪流露出来。以免伤了任和尚的心。那任和尚三十多岁才娶了这么个年轻美貌、出身高贵的妻子,那颗心像浸在蜜水里似的,甜得没个止境。每次到山上去砍柴,见四周无人,竟高兴得在草地上打起滚来。这一次朱慧珍病中大声呼唤刘公子,却无意中刺伤了他。当时他一下子跑到屋外僻静处,差点儿哭出声来。他知道朱慧珍心里一直思念着刘公子的秘密后,着实痛苦了好多天。尽管如此,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深爱自己的妻子,不让妻子看出自己心中的痛苦。

朱慧珍的病好了以后,不再偷偷写诗填词,抒发她的愁,她的恨,她的哀怨,而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关心儿子的成长上,教他们读书习字,帮他们励志。看到儿子们都很用功,她的精神面貌也就好多了。她特别关心周围的穷苦老百姓。哪家有了困难,她总要资助一点什么。有一年涪阳河一带出现了严重的瘟疫,家家有人染病,天天有地方死人。朱慧珍心急如焚,赶紧叫任和尚带人去县城买了许多药材回来,在门外支起几口大锅,每天熬几锅药汤施舍给无钱治病的人们。远近几十里的人都前来盛药水回去给病人服用。半个月后,一场瘟疫终于被扑灭了。

朱慧珍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在拜台垭修了一座公主庙,一时间前去祭拜的人络绎不绝。庙宇四周有许多参天古树,风景殊佳。后来又成了这一带读书人登高赋诗的必去之地。

(选自《通江胜迹佳话》,作者:张紫秋)

THE END
打赏
海报
通江涪阳镇拜台垭的故事
拜台垭是通江县涪阳镇境内符特山上的一个垭台。此处因一个奇特现象而远近闻名。即每年的中元节,若遇雷鸣电闪,大雨将至天气,人们就会看见一幅幻景:垭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