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期间平昌县江口镇医药行业变迁史话

恒记药房。

业主范岳南,重庆人,曾随父学医。民国24年(1935)迁来江口场中街开办了一个布包包药房,自己看病,自己卖药。仅3年业务迅速扩大,店铺除增设固定药橱外还雇请谢子樵为帮工。从此范专门座堂看病。民国27年(1938)土匪洗劫江口后放了一把火,场镇居民惨道火患,“恒记”也被葬入火海。灾后,范岳南向巴中县张清和药号、渠县三汇镇张某药号求援,赊回大批药材,搭起草棚,继续挂起了“恒记”这块招牌,业务仍很兴旺,遂收吴隆安为徒弟。民国31年(1942),江口又遭两次火灾,“恒记”又深受其害。尽管如此,业主范岳南仍以极大的毅力挽救了“恒记”,致使“恒记”这块招牌一直挂到了1956年公私合营时才被取掉。

玉记药房。

业主欧文玉,江口镇东今华严乡人。民国24年(1935)红军撤离江口后,江口市场严重缺医少药,欧文玉见状,遂向渠县三汇镇何云清的“益成元”、冯海山的“同盛祥”择药房赊回一批药品,在小桥湾开设一个布包包药房。有中医先生杜天庚在此座堂看病。民国27年(1938)土匪洗劫江口后放火烧了居民房屋,“玉记”全部家财药物均被卷入火海化为灰烬。“玉记”从此不复再生。业主欧文玉只好流落通江一带帮人谋生。

邓功臣药房。

业主邓功臣,江口镇人,曾在国民党军队中干过事,回地方后于民国24年(1935)红军撤离江口后自筹资金开设了一爿中药房,以经营鸦片为主兼营择药。雇请唐仕富为帮工抓药。生意较为繁荣。民国27年(1938)火灾后无力恢复而倒闭。此后邓功臣专事行医。

永发祥药房。

业主吴显星,号隆安,泻巴河人。民国27年吴在“恒记”学徒出师后自筹资金开办一爿药房,自号“永发祥”,招收冯星辉、陈鲁齐、杜国体、孙映太为学徒。始专营咀片,继而兼营择药,由于资金实力雄厚,各路药材备办齐全,业务经营仅稍逊“义生药号”。民国31年(1942),吴见木筏生意比经营药材更为有利,遂将药房转卖给杜子齐经营。民国33年(1944),吴隆安、李祥之、陈鲁齐、杜自兰合伙又将“永发祥”买回,易名“德兴祥”。仅一年时间(民国34年7月)“德兴祥”又转卖给何晓风,何一直经营到解放。1950年,何晓风因犯反革命罪被捕入狱,药铺被依法没收。从此,“永发祥药房”在短短的12年中就四易其主,两换其号,最后消逝在江口镇市场。

福生荣药房。

民国35年(1946),高峰寺中医先生马照选伙同江口镇马良开办的一家咀片铺。地址在小桥湾。马照选座堂看病,马良配方抓药。由于资金短缺,周转不灵,加之马良不是药业行家,经营管理不善,业务很不景气,于是马照选自动散伙,退出“福生荣”。此后由马良继续经营至解放后。1956年,“福生荣”加入了合作商店。

利民药房。

业主林永珍,南部县新镇坝人,曾在响滩镇“恒丰永药房”当学徒。民国36年(1947)在其岳父“万春祥”老板池万春支持下离开了“恒丰永”,来江口镇开办药房,自号“利民药房”。1950年,林倡导联营,区乡药材行业中有欧文玉(江口)、马照选(高峰)、何光前(白衣)、任其宣(兰草)、牟良臣(元山)响应,并集股金960元,组成“平昌县卫生工作者国药店”,由林永珍担任经理,马照选任副经理。经营中药、西药和中成药700多个品种。

1952年,按政府有关政策,将各区医生的股金划归“平昌县卫生工作者协会”。剩余股本400元由林永珍继续经营,1956年加入公私合营。

1956年8月4日,平昌县工商联对全镇7家中药业进行了经济改组,组成3个合营商店。

一店,设万寿宫(今人民街)由“民益”、“恒记”两家组成。

二店,设文化街,由“同德祥”、“义顺生”组成。

三店,设文化街,由“万春祥”、“利民”、“福生荣”三家组成。

业务归口由平昌县供销社中药材经理部领导,实行分店核算,各负盈亏。

1958年4月,平昌县财政经济委员会决定将7户中药咀片商组织为一个公私合营商店,分设4个门市部。合营后,与平昌县中药材管理站合并。名为“公私合营平昌县中药材供应站”公方代表马天昭,私方由中共平昌县委财贸部任命“万春祥”从业人员池万春任副经理。

1959年7月撤销平昌县中药材供应站后除“利民药房”从业人员林永珍安排去达平棉百合作店外,其余6户分别组成“城关镇公私合营中药商店”和“城关镇中药合作商店”。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公私合营商店由平昌县医药公司接收,成为国营企业,所有从业人员全部转为国营企业职工。合作商店继续维持其合作性质。

西药方面

民国时期,始有外地医士进入江口,开展亦医亦商(药)活动。民国26年(1937),黄从云是最早进入江口市场行医卖药的,民国28年(1939)相继有罗字文、唐华生来江口开设西医诊所兼营医药。经营的药品有仁丹金灵丹、万金油、八卦丹、痢疾丸、阿的平、三道年、奎宁丸、小儿惊风丸、阿斯匹林片、灵芝十滴水、白敬字眼药、红汞水、紫药水、碘酊、樟脑酒、盘尼西林针、九一四针药等。

黄从云,开江县人,曾在成都教会学校(法国人办的)实验制药厂当过学徒。民国26年(1937)来江口开设西药店,既看病、且卖药。两年后,因打针致死人命,死者亲属拥入店内捣毁其医疗器材及药品,并要黄赔偿人命,黄遭受了巨大损失,且不情愿承担赔偿人命之风险,遂悄然离开江口,店铺即告关闭。

黄离开江口后,曾一度流落到达县江陵溪一带行医卖药,民国34年(1945)重返江口行医,1952年加入平昌县卫生工作协会,后曾任白衣区医院院长及大寨公社医院院长职。1965年退休后病故。

宇文西医社。

业主罗宇文,安岳县人,曾在国民党第二军三混成旅三团一营营部当看护士和团部医务所医官,退伍后在营山县自然医院当外科医生。民国26年(1937)离开自然医院,自己集资,备办药品到营山县老林场、渠县贵福驿、平昌佛楼寺等地一面行医,一面卖药。民国28年(1939)来江口定居,开设“字文西医社”一所(原江口镇人民街34号),虽名为“西医社”而实为座堂行医、开店卖药两者兼顾。罗擅长外科,虽不甚精,但“罗医官”在江口也颇负盛名。由于资金比较充裕,药品种类也较齐全,适应范围较为广泛,故求医买药者较多,店铺生意日渐兴旺解放后,罗弃医专事卖药,1956年加入医药公私合营。

1962年曾任平昌县公私合营中西药商店副经理。“文化大革命”中,药店由县医药公司接收转为国营企业。

唐华生(又名唐汉中)大竹县人,成都教会学校西医系理论班毕业,民国29年(1940)来江口开店行医卖药,由于同行之间相互排挤,唐无法继续维持,遂于民国30年(1941)关闭店铺离开江口。

西新兴的西医西药传入江口后,给广大山区人民带来了福音,由于西药本身有它独到之功效,且治疗方便,疗效显著,因此,逐渐被广大病人所信赖,给日后西药业务之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谢长卿)

THE END
打赏
海报
民国期间平昌县江口镇医药行业变迁史话
民国药店广告 (平昌县)江口镇从光绪二十六年(1900)起,始有药商在此开店设铺。 在民国历史上,在江口镇虽先后开设过中药店铺22家、西药店3家,但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