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巴州区羊凤乡历史沿革
民国3年,实行乡、保、甲、牌制,置鼎山乡,辖羊凤、龙凤、瓦子、过街楼等四个场市. 民国31年(1942年)4月,设羊凤乡。 民国36年(1947年),羊凤乡与大罗乡合并为大羊乡。 1951年3月 …
阅读更多民国3年,实行乡、保、甲、牌制,置鼎山乡,辖羊凤、龙凤、瓦子、过街楼等四个场市. 民国31年(1942年)4月,设羊凤乡。 民国36年(1947年),羊凤乡与大罗乡合并为大羊乡。 1951年3月 …
阅读更多一、涵水镇迁移历史及名字由来 涵水自清康熙年初,以西面园滩子河岸直上的山顶设一关隘,名曰:“土地关”。视其卡址,怡与小溪同涵水河汇口处相对,故谓其曰:“涵江关”。因地势在山坡顶 …
阅读更多白云乡治所大茅坪。大茅坪,原无集市,场随乡治迁此而兴。 民国时,属三江乡。 苏维埃时,于土地垭、观音堂分设乡苏,属三江区苏;并设乡苏于白云山,属兴文区苏。 1952年春,建白云乡 …
阅读更多兴文,历史上称兴文场,原名针匠垭。相传在古代,有一名擅长制作缝衣针的工匠住在此地,在巴中城周边赫赫有名,久而久之人们便称此地为针匠垭,后来根据谐音又称曾子垭。 1919年后,乡 …
阅读更多花溪乡位于巴中市巴州区,与通江县杨柏镇接壤,历史上,因场下有乌鸦潭,潭内有一奇石,有花纹,形似鸡,故名花鸡河,后称花溪河,乡因河名。 民国25年,花溪乡境域设花新板、太乡联保 …
阅读更多民国初年(公元1912年),沿袭乡闾制,全县三乡四十八场,兴马场属崇清乡的一个场。 1920年,兴马属第四区(区址大河口)所辖。兴马仍设五团,将“甲长”改为“团首”,其余不变。 民国25 …
阅读更多清朝时,置傅家坝场。 民国初年,置文星场,属第七区。川陕苏区时期,设乡,属长赤县长赤区苏维埃。 1955年夏,属长池联保。 1949年,属长池乡保。 1951年4月,置文星乡。 1958年9月, …
阅读更多清,梓潼境属保宁府通江县麻巴里五甲。 民国初年沿用清代旧制,民国五年(1916),建区设团,梓潼属通江县南一区第二团下辖四个挨门团:尚义团辖今龙头山村;孝义团辖青寺垭村;永和团辖 …
阅读更多通江元有学宫,明建庙学。自宋迄清,科中榜眼1人,进士46人(其中武进士36人),举人52名。还有副榜6人;贡生121人,恩贡44人优贡2人,拔贡16人,岁贡184人。明清两代就学于京师国子监之 …
阅读更多清末民初,四川省下分道,道下设府,府下设州。这时,澌岸地区属川北道保宁府(今阆中县)巴州明山乡管辖。 民国二年(1913年),军阀郑启和占据巴州,改州为县,名巴中县。县设三十乡,澌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