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文化之巴人、巴文化地域、巴文化起源、巴文化内涵、巴文化精神

巴人

“巴”是一个古老的部族,也是一个古国的名字,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五帝时代。  《山海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太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始为巴人”。  《华阳国志》记载“巴蜀之为国,肇于人皇”,又称“巴国远世则黄帝之支封,在周则宗姬之戚亲”。

巴人作战勇猛顽强,称为“神兵”,且能歌善舞,极其乐观。他们曾在商、周、楚、秦等强大部族的包围中经过不断征战,在荒莽的大巴山、秦岭中,在极为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下,自强不息,世代繁衍。他们斩蛇蟒、射虎豹、猎牧捕鱼、垦荒种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这对大巴山一带经济文化的开发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巴文化地域

最早对“巴”的地域作出明确记载的是《华阳国志·巴志》“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由此可知,巴国的疆域相当辽阔,北边到了陕南,东边到了奉节,西边抵达宜宾,南边就到了今天渝、鄂、湘、黔交界的地方。

巴国的地域又是个动态的变化的范围概念,特别是结合考古学资料和文献记载来看,其地盘曾经还要宽些。当然“巴文化”的地域和巴国的疆域概念有所不同,但无论在《华阳国志》记载或现代学术研究揭示的范围内,嘉陵江中上游地区,包括渠江流域,特别是渠江的上中游流域的巴中地区,是巴的腹心地区,不仅和大巴山地区作为巴人的起源地是完全吻合的,而且与东周以后巴国受楚国进逼,疆域缩小后的情形也是相合的。

巴文化地域分布图

巴文化起源

巴人,古巴族人的简称,是古羌的一支,巴语属于汉藏语系藏民缅语族。主要分布在今重庆、川东、鄂西一带。传说周朝以前居住在今甘肃南部,后迁到武落钟离山,  以廪君为首领,有巴、樊、曋、相、郑五姓。秦灭巴以后,  巴人的一支迁至今鄂东,东汉时称江夏蛮,西晋、南北朝时称五水蛮;另一支迁至今湘西,构成武陵蛮的一部分。留在重庆、四川境内的,部分叫板楯蛮,南北朝时因大量迁移,大都先后与汉族同化。賨人,板楯蛮的别称,是土著民族之一,系古代巴人一支。板楯蛮这个名称,来源于賨人善用一种叫板楯的武器,賨的名称则由于板楯蛮“岁出賨钱”的缘故。板楯蛮古时居住在嘉陵江和渠江两岸,北及汉中东部,东及长江三峡,是巴国各族中分布最广的民族之一。

“巴”在古代文献中有多种记载,学术界也有多种解释或说法。一说巴的本意是蛇。这一说法初见于《山海经》和《说文解字》,其中《山海经,海内南经》其文曰: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二说巴是一种植物的名称,叫作苴。  “苴”字的读音与“巴”相同,是一种草木,可以用来编织房屋的篱笆,与巴地先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因而后来又把生长这种植物的地方称为苴。三说巴名取自河流的形状,具体说就是位于巴中和渠县之间的巴河。三国时期巴蜀大学者谯周《三巴记》载:  “汉中至始宁城下入武陵,曲折三曲有如巴字,亦曰巴匸:经峻峡中,谓之巴峡,即此水也。”还有说巴就是坝,巴人就是生活在坝子上的人的说法,还有巴就是鱼的观点,还有巴是石头、老虎或白色等含义的解释。

巴人是一个依山滨水的民族,生活在大巴山麓、嘉陵江流域,这一水系除嘉陵江干流外,还包括渠江和涪江,其中渠江流域与巴和巴人的关系尤其密切。渠江流域的上游就是巴河或巴江,恩阳区域内的恩阳河、之字河都属于巴河水系,流经巴山峻岭,河道极为曲折。

巴文化内涵

巴文化是巴国王族和巴地各族共同创造的全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其社会结构的总和。战国以前的巴文化,包括巴国文化和巴地文化两部分。巴国文化是一种方国文明,巴地文化则是一种地缘文化。

巴国文化。商代晚期和西周时代,主要以汉水上游为基本地域依托;春秋时代,  巴国文化有所扩展,南及大巴山北缘,东至襄阳:战国初,巴国举国南迁至长江干流,先后在清江、川峡之间至川东立国。

巴地文化。包括川东、长江三峡和鄂西南的土著新石器文化,考古学上称之为早期巴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末叶.这些文化在当地发展演变,盛衰兴替已达两千年之久。

完整意义的巴文化。战国初,巴人溯江进入川东,始将青铜文化与当地的土著新石器文化融合起来,也将巴国文化与巴地文化融合起来,这才形成了完整意义上的巴文化。

巴文化精神

巴文化是一个极具个性和特点的区域性文化,它富有特质的精神大体可以用“忠勇节义、豪放包容”概括。

巴人或巴文化具有“忠勇节义、豪放包容”的精神和宝贵品格,以历史上著名的《巴渝舞》为例,据《尚书》记载:  “商周之际,武王伐纣,号八百诸侯响应。”其中主要有八个盟国庸、蜀、羌、微、卢、彭、濮,其中庸、彭两国就在大巴山周边。据考证,巴就是彭,恩阳区所在的渠江流域板楯蛮也与彭密切相关。賨人是巴入主要支系,又叫板楯蛮,板楯就是木楯牌,是一种防御性军事装备,又叫作楯排、彭排。这是一个英勇善战的族群,手执楯牌随周武王伐纣灭商闻名天下。彭人或板楯蛮生息的地域很宽,不仅广泛分布于大巴山以南的巴中以至整个渠江流域,而且延及大巴山以北的汉中等陕西南部。

巴人参加武王伐纣立了大功,  《华阳国志》等史书载: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  “武王伐纣,前歌后舞。”可见前歌后舞、英勇豪放的巴人,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殷纣王的军队,迫使其临阵投降,此事因而载入《尚书》这一古代最重要的典籍,彪炳千秋。史书又记载,西汉初年,板楯蛮从高祖定秦有功,锐气喜舞。帝善之,曰:  “此武王伐纣之歌也”,乃令乐人习学之,今所谓《巴渝舞》也。巴渝舞的史实,实际上反映了巴民族是一个非常优秀而富有文化特色的民族,不仅很勇敢,而且很豪放。巴文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充分的忠勇坚强、豪放乐观的精神是非常有感染力的。

从“包容”这个角度来看,巴文化也是可圈可点的。巴地和整个四川一样,历来就是一个移民进进出出的地方,其文化犹如海纳百川,在开放中形成动态的融聚。历史曾经有过至少五六次大规模的移民填川,小的就难计数了。恩阳的情况也类似,既有作为人口多数的外来移民,也有一定数量的土著。

THE END
打赏
海报
巴文化之巴人、巴文化地域、巴文化起源、巴文化内涵、巴文化精神
巴人 “巴”是一个古老的部族,也是一个古国的名字,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五帝时代。  《山海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太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