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文化之巴渝舞

巴渝舞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战前舞,即武舞。《左传》载: 3000年前“周武王伐纣,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故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这里对“巴师歌舞”并未命名,直到秦汉相争时汉王朝再次将此舞用于战斗之中,在冲锋陷阵时“锐气喜舞,帝善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舞也,乃令乐人习学之,今所谓巴渝舞也”。这是“巴渝舞”之名在史书上正式提出。

巴渝舞舞曲有《矛渝本歌曲》  《安弩渝本歌曲》  《安台本歌曲》  《行辞本歌曲》等四篇。巴渝舞的基本形式是“执仗而舞”。  “仗”,兵器。  “执仗”即执干戈;伴奏则是击鼓。班固《汉书》载:  “巴渝鼓员,三十六人。”他讲的是宫廷燕乐的巴渝舞,征伐战场上的巴渝舞,有多少人战斗,就有多少人歌舞。在阵前拼杀者,执仗挺戈,大声呼呵,后面伴奏者,则击鼓顿足,以增威势,这就是史书所谓的“前歌后舞”。司马相如在《子虚赋》中这样描绘巴渝舞的壮观场面:  “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  山谷为之荡波。”为了“耀武观兵”,朝廷接待“四夷使者”,便常常表演巴渝舞。

巴渝舞是巴水、渝水流域土著巴族人所创造的民间舞蹈。由于生产、生活环境的不同,因此各地各部族产生的信仰也是干差万别,如巴人重鬼、蜀人重仙、楚人重巫等等。古巴人在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环境中繁衍生息,缺乏对自然科学的正确理解,继而产生对自然现象和疾病的畏惧,因此而产生了最原始的文化现象一巫傩文化。巴渝舞就是起源于巴人的一种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古巴人通过敲击树干(原始的鼓)与鬼神进行沟通,通过面具(或文身)让鬼神附体,祈求狩猎成功。每每狩猎或发生部落战争之前都会进行祭祀,慢慢地形成了一种特定的祭祀活动,这种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即巴渝舞的前身。

THE END
打赏
海报
巴文化之巴渝舞
巴渝舞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战前舞,即武舞。《左传》载: 3000年前“周武王伐纣,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故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这里对“巴师歌舞”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