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父老乡亲——记通江县委书记刘道平

(二)

刘道平上任那阵,农民的负担问题较为突出,一些上访群众在办公室门口等他,在路上拦他,甚至到家里找他。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不仅仅是多收了老百姓的几个钱啊。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农村稳定和发展。必须花大力气抓减负工作。

他到全县13个区镇的大部分村、社、农户进行明察暗访,摸底调查,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后,组织了8次专题研究,制定策略。很快,减负的具体举措陆续出台,包括“六不准”:不准将工商税摊派给农民;不准税费平均摊派;不准贪大求全层层铺摊子搞基建;不准用农民的钱修楼堂馆所、购车、请客送礼;农民负担项目和使用管理必须公开,不准钻空子;收取税费过程中,不准使用粗暴方法,谁违反,处分谁。还定出了“一三二”:一坚持——坚持发展生产;抓三控——控制基建、控制总额、控制“三乱”行为;发“两书”——基建通知书和农民负担卡。还给全县15万农户送去了县委县政府《给全县父老乡亲的一封信》,信里公开讲:“如果哪里的干部擅自加码,我们就处分哪里的干部”并规定了1996年人均负担的最高限额。又在76个乡镇分别设立了农民负担监测点,聘请了百名农民信息员。县上组织几大家领导带队逐乡审核了农民负担下达数,果断地把超限额部分砍了下来。他还亲自参与查处了双泉乡、板桥乡等地一批顶风违纪加重农民负担的典型案件。功夫不负有心人,闹得沸沸扬扬的农民负担问题得到了平息和妥善处理。

农民反映的问题有了着落,质朴的乡亲单是从这件事上,就掂量出了县委书记的爱民之心、恤民之情,他们除了对他充满感激,更增添了一份信任。

有难题找刘书记。11个月时间,刘道平就收到800多件群众来信,有反映情况的,有揭露腐败的,有提占建议的,有称颂褒扬的……刘道平,平果然不负重望,对每一件来信,他都亲自拆阅,对反映的问题及时责成有关部门和人员处理,重要的还亲自调查。不止一次,一些上访群众因反映的问题得到刘书记及时、妥善地解决,跪在他面前作揖瞌头,泪涟涟地称他“青天大老爷”

“民心是杆秤”啊。

(三)

作为县里的最高决策者,刘道平日夜思忖着如何使通江的父老乡亲尽快甩掉“穷”帽子。“通江是有希望的,不该总是受穷,守着青山绿水要饭吃,怎么也说不过去。”

问题是如何挖掘自身潜力,在“老、边、山、穷”上作好文章。

以刘道平为首的一班人立足县情,创造性地实施地委行署决定的以玉米生产、农田水利建设、经济林开发、畜牧业发展为重点的脱贫致富“四大工程”。于是,在凛冽的寒风中,在骄阳的炙烤下,在田间地头,在寻常百姓家……时常都有刘道平和县委一班人的身影,他们讲道理、送技术、鼓士气,引导农民的生产。辛勤的劳作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果实。

1996年,全县玉米推广良种百万斤,总产达1.8亿斤,比历史最高年的1995年净增一个亿,农民人均增收110多元。“玉米书记”刘道平也在全县人民心中扎卞了根。

THE END
打赏
海报
情系父老乡亲——记通江县委书记刘道平
这里讲述的是大巴山里一个普通农民之子的故事,这里采撷的是其人生长河中几朵跳动的浪花……故事的主人公是通江县委书记刘道平。他以做人的“真”与为官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