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诚镇九子坡的由来
九子坡村位于通江县至诚镇东北部2公里,其名得来与南宋抗元名将向仕璧及其子向伯英密切相关。 史书记载“向仕璧,宋常州人,字君玉,绍定进士。累官大理寺卿直龙图阁。合州告急, …
阅读更多九子坡村位于通江县至诚镇东北部2公里,其名得来与南宋抗元名将向仕璧及其子向伯英密切相关。 史书记载“向仕璧,宋常州人,字君玉,绍定进士。累官大理寺卿直龙图阁。合州告急, …
阅读更多至诚镇在县东北部,原名沙坝子,两溪相汇,淤沙成坝而名。 1932年底,川陕省苏维埃于此置沙坝子乡。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县长陈伯良取《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 …
阅读更多民国时期的借贷,通江县杨柏乡的民间借贷主要包括: 砍头利 、 敲敲利 、 打打利 、 变相当铺 、 卖青苗 等几种形式。通常以月利计算,其利率达30%至50%。更残酷的是“打滚利”利率高 …
阅读更多据1983年8月在仙人嵌阎华文家,沙泥坪杨继莲家挖掘出土的磨制石斧推测,早在远古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存。 杨柏乡所辖区域,春秋属巴国,秦属巴郡,西汉为巴郡岩渠县地,东汉 …
阅读更多通江县境的青帮系多渠道传人,无统一组织机构。 县内较大的青帮组织是“庆义堂”,于民国29 年(1940)在通江县城成立,发起人为朱庆元(山东人)、张义和(安徽人)、傅中平(河南开封人 …
阅读更多王贡三又名王佑学,(现通江县陈河乡)过街楼人。生于洁咸丰初年,卒于清末宣统年间,为同治初年副榜,以知县补用,曾充本省尊经书院襄校。是当时陈河最大的财主。他喜好川剧,曾贴榜 …
阅读更多一、书院 通江县“东皋书院”创建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由知县张帮桓创建,蒋士椿募款续修,道光初张瑾增修,距今三百余年, “书院”内“考棚”,系道光十三年(1833),知县武来雨劝捐赈 …
阅读更多明清时代,修建字库,旨在培植文风,多出人才,焚烧字纸,敬仰先贤,当时认为爱惜字纸是读书人美德。境内大的字库有三,今俱毁。 三溪守字库:位于七村三溪寺旁,建于清光绪七年(1918), …
阅读更多河坝场位于小江河中游西岸的小平坝上,原名祠堂坝。坝由河水所带泥沙长期沉积所致。北枕祖坟梁、东靠小江河、南傍西浴溪、西接陡嘴子,面积约1平方公里。 对岸岭岗上,唐代集州原拟建 …
阅读更多早年是一个田坝,因系陈氏祖业而得名。位于陈河乡政府原驻地过街楼以北3公里处。是通江经涪阳、大河口至南江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交通要冲,早在置符阳县时,就是陈河与南江县的白院、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