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古城遗迹——老衙门
老衙门前有石梯十余级,梯两旁一对石狮相对而望,毗牙裂嘴,形态威猛。狮左右各有“太平池”一个。拾级而上,大门对面有角壁一道(又称照壁),照壁之内,左为签押房,右为听事房(后来改为 …
阅读更多老衙门前有石梯十余级,梯两旁一对石狮相对而望,毗牙裂嘴,形态威猛。狮左右各有“太平池”一个。拾级而上,大门对面有角壁一道(又称照壁),照壁之内,左为签押房,右为听事房(后来改为 …
阅读更多平昌古城大庙“禹王宫”,即解放后县法院所在地)。传此庙初建于唐末,经历代战乱,屹立如初,其建设特殊与他庙不同。四周围砖石高墙,形如口字,临街正面,无门无窗,但有大红圆形木柱九 …
阅读更多正街上方,有数级石梯,拾级而上有三合院房屋一座,朝门展四周围墙围之,即古之“乡翁祠”,与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等)类似,每日场上诸叟相互邀集祠中,品茗奕棋,说今道古,怡然自 …
阅读更多姓名 性别 住址 参军时间 流落时间 流落地点 李开发 男 清江坝李家坡 1933年11月 1938年6月 甘肃 李开选 男 清江村清江 1933年4月 1937年2月 甘肃 鲜大德 男 清江村张家岭 1933年1月 1 …
阅读更多李心武(公元1912—1983年),男,新场乡李家坡人,世代务农,他八九岁就随父种田,背柴卖草,1932年9年参柳了县西北一带著名的抗捐斗争。1932年12月加入红军游击队,后编入三十一军二七六 …
阅读更多任秀珍(1906—1964年),女,出生于陈河乡母家梁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她从小性格开朗,泼辣,说话声音大,常受到父母的责骂。17岁时,嫁到新场乡大泡坪何心华家,披星戴月,苦度春秋。因 …
阅读更多陈科明(1885-1962年),新场乡街道人。本姓钟,兴字辈,祖籍钟家塬。幼年父母双亡,家贫如洗,街道陈XX收为继子,改姓陈。14岁时,到渠县三汇投师学习制醋手艺,两年后回乡经营,兼以 …
阅读更多王经典,字纬(1911—1954年),男,新场乡任家坝人,出身富裕家庭。从小读书,功课很好。民国23年1月毕业于省立四川农学院林学系。曾先后任通江县北一区区政、区员,诺江镇中心小学校长 …
阅读更多邓心袍(1916—1946年),男,新场乡邓家坝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幼年丧父,上无兄长,下无弟妹,靠母亲含辛茹苦拉扯大。 16岁那年,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到地,他硬着心肠,含泪告别了 …
阅读更多邓心科(公元1891-1936年),男,新场乡永蜂坝人。在红军到前,家中人口8人,其中6个子女,仅有田地面积1.1亩,靠租佃地主邓心见的田5窗,倒四六分成,一年到头,早出晚归,拼死累活,还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