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上的背二哥和幺店子
背二哥、商旅是古道上的主流。他们常年在道上走,走出了经验,几时出发、几时歇脚,在哪打幺台、在哪投宿,心里了然。 每次出去的人数要根据货物的多少而定,一般要十人以上才出行。人 …
阅读更多背二哥、商旅是古道上的主流。他们常年在道上走,走出了经验,几时出发、几时歇脚,在哪打幺台、在哪投宿,心里了然。 每次出去的人数要根据货物的多少而定,一般要十人以上才出行。人 …
阅读更多唐天宝年间,唐玄宗李隆基为爱妃杨玉环嗜新鲜荔枝的爱好,建起一条运送荔枝的通道“荔枝道”。通江的龙凤、洪口、澌波等乡镇就位于驿道上。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之一“长安回望绣成堆, …
阅读更多字库塔,又名“字库”“惜字宫”“惜字塔”“焚字炉”“圣迹亭”“敬字亭”……各地叫法不一。它是古人专门用来焚烧字纸的石质建筑。史料记载,字库塔始建于宋代,到了明清两代,市镇、乡里随处可见 …
阅读更多一、肃反组织机构的形成 红四方面军于1932年12月结束了历时3个月,行程3000余里的漫漫西征路,进入川东北地区,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三个星期就胜利攻占了通(江)、南(江)、巴 …
阅读更多巴峪关,海拔2100余米,现存关隘修缮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修缮时更名“官仓坪”(亦有人写成“关仓坪”)。 一、文献中的巴峪关 在南江县光雾山镇大坝森林公园与汉中市南郑区原小 …
阅读更多陶三春,北宋人,一品勇猛夫人。郑恩之妻,后来由于宫廷斗争,隐居南江县。 据清《南江县志》载,清南江廪生胡开周在《西佛山诗》中写道:“乘兴步山西,崔嵬日与齐。老僧忘岁月,游女 …
阅读更多白莲教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在削弱满清王朝统治、撒播反对封建专制火种和武装推翻封建王朝诸方面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白莲教是满清中叶“康乾盛世”时期最大规模的一次农民革命。它领 …
阅读更多巴中“巴州白号”义军同整个白莲教义军革命失败的原因大致一样,主要由于历史的阶级局限及其他主客观因素所导致。 1、巴州农民(白莲教)起义,是不堪清朝官吏压迫、灾荒饥馑,为生存挺而 …
阅读更多张复旦(1778—1853),又名纬先,字云卿,号二梧山人,岁贡,巴州明山乡二甲龙山张家塆(今平昌县五木镇爱国村一组)人,清道光年间巴州名士。 孝廉方正,清代特设科举科目,为制科之 …
阅读更多南江县现存清代墓碑数量众多、规模宏大、建造精美,但多散见于穷乡僻壤、深山老林之中。作为地方文化遗产,它们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旧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颇具研究及保护价值。通过田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