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上的背二哥和幺店子

1914年南江县的背二哥
1914年南江县的背二哥

背二哥、商旅是古道上的主流。他们常年在道上走,走出了经验,几时出发、几时歇脚,在哪打幺台、在哪投宿,心里了然。

每次出去的人数要根据货物的多少而定,一般要十人以上才出行。人多,一是可以互相照顾,二是不怕“棒老二”(土匪)。

说实话,干这一行,光有蛮力还不行,还要有“眼水”,观天知气候,以便进退;听声响防敌情、察行人看有无“探子”。背二哥又叫背老二,为啥子离不开“二”呢?因为干这行是出不了头的。

米仓古道上残破的幺店子
米仓古道上残破的幺店子

这里面道道多:上坡要蛇行,下坡要稳准,有青苔的地方脚要打横,脚指要用力爪地,下陡坡时要侧身,以防背架子的脚碰到后面的梯坎,失去平衡就是一个“倒栽葱”,“阎王扁”就不知有多少人畜被阎王请去了。

背二哥在道上走,很是寂寞。遇到大姑娘、小媳妇定会去挑逗一番,挨一顿臭骂,不怒反喜,因为背上轻松了许多。没有人烟的时候,三叔就要求挨个唱歌,或编编摆摆讲荤段子,实在讲不出来的,就讲和老婆干那事的细节和感受,目的就是换个轻快的脚步。

背二哥是出去挣钱的,不是花钱的,“紧不过钱袋子,松不过冒耳头”是三叔挂在嘴边的话。他们吃住简单,自带火烧馍、喝山泉水。住幺店子时很勤快,帮老板劈柴、扫地,以换取一大盆热水烫烫脚。吃饭就是一碗冒耳头,也叫打尖,里面红苕、洋芋、包谷、高梁、南瓜等占绝大部分,菜就是米汤煮萝卜、南瓜、毛皮洋芋。盐放得很多,老板说他们汗水流得多,需要多补充一点盐,其实就是为了经吃。睡觉就滚二十几个人的通铺,盖的是连成一片的大铺盖。快到目的地时,三叔就要求换掉草鞋,衣着要整洁,精气神要足,不要让城里人看扁了,这也是便于找到往回背的活路。

往北方背货,一般都是山货:茶叶、盐巴、木耳、银耳、蚕茧、生漆、核桃、包谷等。背回来的货有:日用品、棉花、棉布、煤油等。出门多了,背二哥会把外面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讲给院子里的老老少少,把买到的新奇物品送给大家,就成了见过世面的人。

THE END
打赏
海报
古道上的背二哥和幺店子
1914年南江县的背二哥 背二哥、商旅是古道上的主流。他们常年在道上走,走出了经验,几时出发、几时歇脚,在哪打幺台、在哪投宿,心里了然。 每次出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