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下)

五、卓有成效的定县实验

晏阳初平民教育的初期刘一象主要是城市市民、店员、妇女与士兵。他将全国分作华南、华北、华中、华西、华东、东北和西北7个大区,分期分区进行工作。后来鉴于中国民众的85%以上是生活在农村的农民,晏阳初及同仁决定将工作重点转向农村。

他认为,中国的一个县份,不仅是行政区域的单位,也是一个社会生活的单位。当时中国由1900多个县组成,一县就是一个广义的共同生活区域,为若干隶属的共同生活区——乡镇与村庄所构成。县乡是中国最大多数人的着落地,一切改进工作必须从这里着手。如果在一县里完成研究实验的工作,制成切实的方案,再推行他县,就可以逐步在一省推行。1925年,平教总会原在通县筹备的实验工作,因内战而被迫中止,晏阳初及同仁们了解到河北省定县的人文环境和地理条件颇能代表华北一般的农业区域,遂把定县定为实验县。1929年,平教会开始将总部从北京的石附马大街迁到定县,旨在集中力量作一彻底的、集中的、整个的县单位实验。总会办公处就设在定县城内宋代建筑的贡院之内。晏阳初带着妻子儿女举家迁来定县。在他的带领下,当时国内文化教育界许多知名人士如陈筑山、孙伏园、熊佛西等,也都放弃了城市的舒适生活与高官厚禄先后来到定县,最多时工作人员超过500,“博士下乡,一时传为美谈。晏阳初特与同仁陈筑山为从四面八方前来参加工作的同道们作了一首《同志歌》,其词曰:

托儿所儿童学会了刷牙
托儿所儿童学会了刷牙

茫茫海宇寻同志,历尽了风尘,结合了同仁。共事业,励精神,并肩作长城,力恶不出己,一心为平民,奋斗与牺牲,务把文盲除尽,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齐见光明。

青天无片云,愈努力愈起劲,勇拄向前程。飞渡了黄河,踏过了昆仑,唤醒旧帮人。大家起,作新民,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

这歌词配上当时最流行的《苏武牧羊》曲,豪放深沉,极具鼓舞作用。

晏阳初及平教会同人掣妇将雏迁居定县一住就是9年,他们散居在农民的土屋里,生活上和农民完全打成一片。晏阳初说:“自北京迁移到定县,不是地理上几百里路的距离,实在是跨越了十几个世纪的时间。我们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在各方面尽力使我们完全适应乡村生活”。

为了使定县实验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晏阳初特别注重调查工作。但社会调查在中国是一项新工作,开始很难得到农民的理解和支持,被调查的农民总是惴惴不安,以为大祸将至。晏阳初与同仁克服重重困难,做深入细致的工作,终于使农民们的疑惧涣然冰释。由冯锐博士主编成了非常适合的《乡村生活调查大纲》,1932年李景汉先生又根据调查结果编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县为单位的实地社会调查报告《定县社会调查》。

通过调查分析,晏阳初深切地感觉到中国社会患了四大疾病,即愚、穷、弱、私。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对症下药,开展4大教育,即以“文艺教育”救“愚”,“生计教育”救“贫”,“卫生教育”救“弱”,“公民教育”救“私”,连环进行,综合治理。文艺教育居首,其主要工作是编辑《千字课》和《平民读物》,以教平民识字,更辅以广播、摄影、绘画、幻灯等作为形象化、有声化的宣传工具。其次是生计教育,晏阳初把它列为“重点教育”,主要工作是推广优良品种,并举办各种合作社,以增强社会生产。卫生教育除建立保健院、各乡设保健员及畜牧兽医外,注重卫生宣传,把编印好的卫生小册子散发到民间去,尤其注意沙眼的预防和医治。公民教育则提倡团结互助,宣扬民族精神。在工作中,晏阳初十分强调推进4大教育的3种方式,即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学校式就是开办平民学校,包括初级平民学校,高级平民学校及巡回生计训练学校;社会式教育是以平民学校毕业同学会为纽带进行有组织的社会教育,包括举办读书会、演讲比赛、体育比赛、农产展览会等等;家庭式教育是由受过教育的青少年,将学校某一部分课程特别是卫生习惯与环境清洁方面内容带到家庭中去,对老年人能发生良好影响。

THE END
打赏
海报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下)
五、卓有成效的定县实验 晏阳初平民教育的初期刘一象主要是城市市民、店员、妇女与士兵。他将全国分作华南、华北、华中、华西、华东、东北和西北7个大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