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雪女史寻根录(女诗人杨古雪家族录)

三、特色鲜明的诗词

杨古雪诗词多是用于赋诗纪行或记事,大多咏山水、家居生活、骨肉亲情和花卉草木,其中不乏历史人物的咏叹,《古雪校注》这样对古雪诗词题材进行的概括是正确的。通过这些题材,我们却不难领会到古雪诗词鲜明的时代性,强烈的人民性和勇敢的开创性,这些对于一个女诗人来讲是特别难能可贵的,但却是前人没有论及的。

鲜明的时代性。杨古雪生活在康乾盛世,朝廷日趋腐败,阶级矛盾逐日加剧。嘉庆元年(1796),湖北襄樊一带爆发了以王聪儿为首的白莲教起义。1797年5月,白莲教义军入川,扎营三十里,拥众数万。古雪夫妇护送张母周君入遂宁山中避难。同年底,杨古雪三弟杨继晓在与义军对抗中被斩杀。从十九岁到张家至离世,杨古雪在张家生活了二十六年,亲历了一个身世显赫的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杨古雪虽奋力支撑,仍逃不了走向衰败的厄运。嘉庆二十年(1815年)兄长亥白、船山相继离世,良师亲友也多与世长辞,高堂老母风烛残年,夫妇商定告养归蜀。杨古雪《月夜书怀呈夫子》诗云“明月照人人不见,樽中有酒休相劝。人圆人散意无穷,天上人间同眷恋。默默情怀四十余,春秋寒暑几多变……暮道浮生事渺茫,寸肠我已愁千转。含毫万绪欲书难,肯负月明光一片。今宵再拜问嫦娥,占卜何殊资众篆。两家欢聚筮前期,定省百年酬素愿。”

时代风云,家族变迁,伤心家国,感慨存亡,在古雪诗词中都可以清楚的感知,似史诗般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强烈的人民性。杨古雪十九岁前一直生活在四川,祖父杨颜彬是农民,父杨玺入学中举后在川南和苏州为官,清廉爱民,对古雪影响很深,所以古雪写诗不忘人民,视线离不开劳苦大众。

在《得川中书喜冠山弟入泮诗以勗之》中她写道“君不见长安大道豪家子,黄金浪用如流水。姘皮媸骨百无能,纨绔何尝不饿死。又不见志士当年受苦辛,断薤画粥不知贫。平生忧乐关天下,岂能富贵荣其身。我家偏在川西地,先是曾为清白吏。门户支持望汝贤,诗书手泽凭谁寄……”不忘根本,而且以实际行动解人于倒悬。

《武连驿收饥民男女十余人》:哀鸿今遍野,乞食竟何之。久被疮痍后,况逢饥馑时。流离堪堕泪,收恤敢言慈。免尔填沟壑,予心甚坦夷。

古雪对婢女红梅义重情深,祭扫立碣题墓联云:“人生有死君偏惨,异地招魂我更悲”。题额云:“想象芳踪”。又题诗云:“红梅侠骨早流芳,九曲坡前即北邙,只恐年久埋荒草,为留石碣立斜阳”。

慈悲为怀,真性情中人也!

杨古雪父亲杨玺墓碑 记者 张敬伟 摄
杨古雪父亲杨玺墓碑

写作风格富有创造性。“诗如其人”。一般女诗人诗风多婉约细腻,古雪诗亦然,但却在柔美华丽之中透露出一种豪气。

在赴江南途中,舟过白帝城,古雪作《白帝城怀古二首》其一:

吞吴灭魏两无成,戎马匆匆了一生。白帝城边遗恨在,至今犹有杜鹃声。庙貌倾颓事渺茫,白云天然绕瞿塘。满腔忠义今犹在,剩水残山照夕阳。

船到江西九江浔阳渡口,古雪偕夫携母游览古琵琶亭,怀念江州司马白乐天,题《琵琶亭》诗:

独倚栏杆采菊时,琵琶亭中画中诗。当年司马勾魂句,留与行人醉一卮。

即使写赏花醉酒,也豪情四溢,以上只是随意拈取两首为例。

正因为如此,吴锡麟在《古雪集序》中写道:“若夫人诗,谓之香山婉约,老杜精强,人亦奚疑,而不知操乎风雅之本者,在君家船山雄于诗者也……”白居易(香山)婉约,杜甫精强。张船山最善于写诗。而船山问莱之胞兄也,善诗且诗词写作理论有很高的造诣,对古雪诗作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这也是古雪诗能形成“婉约”与“精强”兼而有之的风格的原因吧。

THE END
打赏
海报
古雪女史寻根录(女诗人杨古雪家族录)
一、书香门第 大家才女 女诗人杨古雪,名继瑞,号古雪女史,祖籍旺苍县九龙坡,生长于南江县长池坝。《古雪诗抄》早在嘉庆四年(1809)经翰林院编修吴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