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石窟——唐代彩雕艺术》序言

2006年8月,我到四川为广元昭化古镇拍摄电电视纪实片。从四川好友、画家家苏国超处获悉巴中有盛唐凿的石窟,历经沧桑,留存至今,于是慕名前往。啊!映入眼帘的景色实在令人惊叹!历史如此不朽,艺术如此瑰丽,佛像如此壮观。惊叹之余,我又了解到,除了一些专家学者知道此处有宝藏之外,世人对此知之甚少。而且这一伟大的历史奇迹,尚无出过一本完整的画册。我真想立刻用镜头将这些佛教艺术精华一一呈现在世人面前。可是因一些佛龛位置过高,大多只能仰视,当时未能如愿。我只得黯然离开巴中,边走边回首。但我在临行前与当地文管所李盛明副所;长谈妥,我一定会筹措资金,专程来巴中,给石窟出—本精美的画册。

从此,巴中石窟就深留在我的记忆之中。每当回想到巴中,一种折服、景仰、向往、眷恋的心情就油然而生。对于一个摄影人来说,能邂逅一个令人欣慰的题材,就会产生幸福感。我爱美、追求美,并用镜头捕捉美,因此我拍摄过历代观音塑像及各地各色荷花。巴中石窟既有和谐安详的佛家气象,又有赏心悦目的艺术之美,自然令我心驰神往。经过两年时间的准备,筹了资金,我约了刘海发、来然良两位摄影家协助拍摄,又相约雕刻家丁伟鸣、摄像师吴征,一行五人同赴巴中,了我心愿。今日看来,巴中地处偏僻,默默无闻,而在古代,这里乃是由关中平原翻越八百里秦川进入蜀道的一个重要关隘,东西南北文化交流的会通之处。巴中石窟从起始到现在,前后历经1400年,境内造像遍及60多处万余躯众,乃我国川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其最为灿烂者,当属1300多年前大唐盛世时期的龛窟造像。

《巴中石窟——唐代彩雕艺术》封面
《巴中石窟——唐代彩雕艺术》封面

学术考证,巴中石窟造像历史,前前后后可分四个高峰阶段。

第一阶段是北周隋初之际。巴中西龛石窟,佛像衣服下摆长悬,与北周造像风格极为相似。四川广元也有北周造像遗址,可为佐证。西龛还发现“隋大业五年造前件古像”之题记。另外南龛还有唐时碑记“城南二里有前件古佛龛一所,旧石壁镌刻五百余铺”,更说明巴中西龛、南龛都有唐之前的石窟造像。

第二阶段是李唐时期。唐代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便有玄奘和义净至印度取经,于是文化交流空前繁荣。更有史料表明,李唐王朝尤其是武则天执政时期,有流放皇族与被贬朝官来到巴州,并随带僧侣、文人、学士、画工、雕匠南飞巴中石窟艺术旋即迅猛发展,达登峰造极之势。这一阶段的石窟,也是巴中石窟宝藏中的精华。

第三阶段是两宋时期。唐后五代十国时,蜀中无法安定,造像活动基本停止。到了北宋,要与北方辽国开战,南宋时也有与北方金国的战争。在此300多年中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却造了观音等菩萨佛像,那是因为人心所向,希望社会安定。

第四阶段是明清时期。宋后的元代,不见造像。到了明朝又渐见石窟造像。清时巴中石窟又出现不少造像。因为当时社会儒、释、道三教并存,石窟中有佛教佛祖与道教教祖以及地方百姓自己信奉的川主、土主、药王、马王、牛王等,构思布局,杂而无序。

近距离瞻仰着高空中的龛龛佛像,与平地上仰望的感觉截然不同,不同,太令人震撼了!水宁寺1号龛(封面图)可说是巴中石窟的极品之一,经历千年,人,人物形象依然那么安详,就像无声的音乐,又如无言的诗句。我持着相机用敬仰的目光瞻-佛巴中石窟主要有南龛、西龛、北龛、水宁寺等龛窟造像,共万躯之多。因不少造像处在山崖剖面,为了拍好高处的造像,我就专门请人在南龛搭建了9 米高、41米长的满堂架,又在水宁寺再搭建两层楼高、21米长的满堂架。站在高架上,近距离瞻仰着1空中的龛龛佛像,与平地上仰望的感觉截然不同,太令人震撼了!水宁寺1号龛可说是巴中石窟的特点之一,经历千年,人物形象依然那么安详,就像无声的音乐,又如无言的诗句。我持着相机用敬仰的目光瞻望着佛像,犹似在进行超越时空的对话。我攀爬着高架,尽情地拍摄:,早已忘掉了自己已是60多岁高龄的摄影师了。

我在工作中发现巴中石窟有三大特点:

—、外来佛教,中国造像。在中国,佛教来自印度,到了唐代,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在这之前中国佛像多带有西域人相,或者是中西结合的脸型,如大眼睛、高鼻梁、宽肩膀。但巴中石1人注目的佛像基本上都是唐人之相。当时以胖为美,胖为福,所以造像之中,男的宽大中见力量,敦厚中呈稳重;女的肥胖中显妩媚,滋润中透细腻,具有鲜明的唐人之风。

二、宗教题材,反映现实。巴中石窟造像题材既是中国宗教内容,但又常常超越宗教,往往以佛喻今,把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融进了石窟造像之中,这在唐代石窟中尤为鲜明。

三、意匠经营,多样统一。巴中石窟其开凿龛窟多依傍山体,因借山势。其造像手段以圆雕为主,辅以浮雕、透雕,主次分明、层次繁复,再施以彩绘,更见精神,主龛楣样式各异,装饰纹样简繁得体,而匠师又能将多种艺术元素安排得浑然一体,达到了丰富多彩、多样统一的审美效果。

巴中石窟保存至今,这是奇迹。石窟经历了很多次劫难,但是总能迈过坎坷,雨过天晴。我在编选本画册图片时,四川发生了特大地震,甚至上海都有了震感,我急忙去电巴中问讯石窟可好?巴中回话,只有南龛对岸的白塔塔刹震垮,一些建筑物有点损坏和落石,石窟完好无损。巴中也在川北,距震中不远,石窟又过一大关口。我为石窟庆幸,向着上天双手合十,默默祈祷。

我拍摄巴中石窟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能让它被世上更多的人所认识,让世人通过这本画册,了解到在我国西南四川巴中地区,有那么一座经历千年的唐代艺术:库,然而至今还在日晒雨淋,有的已经损坏。据当地人介绍,石窟造像的许多色彩已不比以前了。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它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大足石刻一样,亟待我们下大力去保护。巴中石窟艺术还提供了建筑史、雕塑史、政治史、宗教史等方面诸多的学术课题,值得人们去研究。

但愿画册出版后能引起世人注目,不会忘却四川巴中有石窟宝藏。您若是专家学者,那里有值得您研究的对象;您若是善男信女,那里有您跪拜祈祷的佛像;您若是休闲游者,那里有您尽兴观瞻之所在;您若是摄影、绘画、雕塑、服饰、建筑等艺术家或者艺)g6里有您专业方面的课题……而佛教造像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和浩然之气,人人尽可以去品味、感悟。

此趟巴中之行正值清明时节,在我们到达巴中之前,当地天气阴雨连绵。因为了北龛石窟在室内,其他几个石窟都在露天,我担心下雨天拍摄不便,阴天光线会不理想。但是反过来说,阳光也不能太强,因为强光会令佛龛内外光比反差过大而损失细节表现。然而我们在巴中工作的三天中,天气天天如人所愿,每天既无强烈日照,也非雨天,天天都是适合拍摄佛龛的散射光。更觉神奇的是,我每到一地一龛,总感觉水宁寺1号龛中的药师佛似乎就在我身旁。从巴中回到上海,在编选图片过程中的某一天,雕刻家丁伟鸣特地赶来告诉我,说他昨晚梦见药师佛手拿相机,从龛中走出来,给我们拍照。真是令人惊诧,莫非神佛特来感谢我们拍照编图做了功德?现在人已离开巴中,远在千里之外,但我总是魂牵梦绕,难以忘怀。愿这大唐佛教艺术盛景,永存人间。(作者:马元浩)

THE END
打赏
海报
《巴中石窟——唐代彩雕艺术》序言
2006年8月,我到四川为广元昭化古镇拍摄电电视纪实片。从四川好友、画家家苏国超处获悉巴中有盛唐凿的石窟,历经沧桑,留存至今,于是慕名前往。啊!映入眼……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