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吴裕卿等人在巴中创立庆丰泰商号,主营日用瓷器及嫁妆用品,通过精准把握市场行情迅速扩张。
1924年,起借助与军阀杨杰的勾结,开始高收益汇兑业务,形成覆盖川陕甘的金融网络,通过15%高额汇费积累巨额财富,并购置大量田产。
1931年,上海合作商号倒闭致8万元坏账,次年"一·二八事变"又遭战火损失,引发资金链危机。
1932年春节后,竞争对手鼎丰珍联合驻军税梯青旅长强行提款2万余元,触发挤兑风潮。面对13万元债务,吴裕卿被迫变卖15万资产抵债,最终商号破产。
其兴于政商勾结与金融投机,亡于过度扩张与军政风险,见证了民国地方商业资本依附军阀的典型命运。
1932年春节期间,传说庆丰泰在上海出现了一些风险。但是春节以后,庆丰泰照常营业,还是和往常一样,红火火的。

某天上午,突然有一班武装士兵,在庆丰泰门口把住,店内也站了岗哨,不准人进出。一会儿,鼎丰珍的经理陈逸吾来了,在文案房里同吴裕卿谈话。街上聚观的人,纷纷猜测,有的说“上海出了问题”,有了说“军部要提取存款”,有的说“把鼎丰珍得罪了,要整他”。不久,士兵们把店里银元、银锭一箱一箱的搬出,增调士兵,运至税梯青旅部。兵士们搬走以后,汉阳帮,上海帮,重庆帮的商人和小额存款户哄了进去,要钱。店里闹嚷嚷的乱成一团。 上铺板,关大门,街上的人都说庆丰泰垮了,是的,真正垮了。庆丰泰怎样会突然倒闭?这个商号是怎样建立和发展起?
一、庆丰泰的兴起和发展
1918年前后,吴裕卿、张千益、王全善三人合资开了一个瓷器铺,地点在内西街轩辕宫附近。重庆进货,水运南充,再陆运巴中,因为杯盘碗碟是住家人户所必需的。各式各样的花瓶,茶壶,瓷坛更是闺女出阁必要的嫁奁,生意很好,赚了一些钱。当时通江、南江的居民也在巴中买瓷器,货一拢很快就卖完了,又陆续进货。
以后三人分开,吴裕卿在西内街佃了朱元丞一间口面单独经营,庆丰泰商号成立了。吴裕卿独资开店后,除了继续经营瓷器外,,兼营百货,举凡香烟,香皂、香水、鞋袜,呢绒,绸缎,羽纱,棉线,布匹,煤油,风雨灯、煤汽灯,丹麦和荷兰的罐头,南洋的香,蕉糖,果子露,炼乳等都是主要商品,仍在重庆进货,生意做得很稳当,现钱买现货,现货实现钱。凡是购进的商品,必须是畅销货,不是滞销货,他是掌握了市场行情的,因为几关生意看准了,如他贴的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吴裕卿把吴焕然三间口面买了,搬进第二个大店,地点也在内西街。并派吴雨村为重庆坐记先生,吴瑞东为南充坐记先生,李秀伯为南江坐记先生,陈X X为通江坐记先生,专司当地进货销货,以后又派陈养田坐记成都,购买绸缎、被面、梳篦等物。因为通江有个商人叫陈利生,在上海做白耳生意,他在上海开了一个很漂亮的商店,招牌就叫“通江银耳大王”,很著名,賺的钱很多。吴裕卿也派人到通江涪阳坝采购银耳,打成小包,从邮局寄到上海去卖,陆续寄,陆续卖,并派吴叔度,李级禄到上海坐记,又聘请雷焕文协助。雷是上海的一个“生意通”,专门帮内地坐记先生的忙,当然是要送一些酬劳金的。上海设记后,各种海产品如蛰皮、海参、墨鱼、金钩、海带、裙边、石花等也都购入。
二、开办汇兑业务
1924年前到1925年,田颂尧的副官长杨杰当巴中县的知事,很想结交几个大商人,为他的赃款当汇兑员,因为田颂尧枉田赋上随粮附加军款,进行残苦剥压榨,县知事和征收局长各有百分之一,二到百分之五的油水,吴裕卿就是杨杰看中了的商人。有一次,吴裕卿设宴相请,杨就欣然前往,过后,杨杰也在县衙门里摆酒宴吴。人熟了,杨杰就请吴把他的儿子吴作栋(罗汉娃儿)拜寄给他作为义子。杨和吴也成为“干亲家”了。某次,在闲谈中,杨向吴建议,与其把现钱带到外地进货,不如开办汇兑,既可避免风险,又可收入一大笔汇费,吴裕卿觉得是理。杨固然在为吴打算,最主要还是在为自己打算。因为杨的赃款,如果派武装押运成都,很显眼,路上还怕土匪抢劫。从吴裕卿那里汇,既可掩入耳目,又可避免风险,同时,在成都又可安排自己的贪污款(杨杰系新都人),一举三得,岂不美哉!
以后,吴裕卿就在上述设记各处开办汇兑,并添了碧口一处(川陕甘商路要地)。最初,做得很稳当,很踏实。预计某地在某月底有好多存款,才卖好多汇票,比如在三月底,上海有两万元钱, 巴中在二月份就只卖二万元或二万五旰元的申票。重庆在三月底有一万元观钱,巴申在二月份就只卖一万元到一万二千元的渝票。这样就不会“黄票”(空头汇票),卖出去的汇票都可以按期兑现,建立信用。
汇费收得很高,10%到15%,视各地银根松紧和关期远近而定。银根松,低些,银根紧,高些;半月付款高些,一月付款低些,通常都是在巴中收一百元,外地付九十或八十五元,其它各地收兑,也以此为准。
如果汉口在三月底只有一万元现钱,成都与重庆两地各卖一万元汉票,共二万元,怎办?一是在同行业那里互相拉扯点款项,周转一下;二是银行贷款、认息,以当地所存款物为抵,三是在其它设记的地方调款。
因为信用建立起来了。渝、汉、申三地商人,都愿买庆丰泰的汇票,二月份把三月底的汇票卖完了,他们还请预卖四月份的汇票。
吴裕卿钱賺多了,就买田置房,安置多余的钱。据说他买的土地相当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地主。田地从巴中石门寺、魏家湾起,到清江渡、斯连垭,罗丝顶、兰草渡。坦溪口、江口镇的王家沱,代林滩,吴家河等地,在巴中县城附近的田地,东有尖山坪,西有西华山,南有徐家坡,北有童包山,还有恩阳石匣子起到明扬场一带。然后又在北门外修建了一座堆店(仓库),存放货物。堆店三楼还修了三个凉亭,作为宴客之用。田颂尧借口修潼保马路,标卖官公庙产,吴裕卿也买了许多。
庆丰泰因为生意兴隆,垄断了通南巴三县百货市场,其它商号如洪都泰、洪都裕、永昌厚、李长兴、姚万顺等因为资金没有吴裕卿雄厚,都逐渐缩小业务,淡出市场。
三、稳步前进改为跳舞前进
田颂尧在通南巴派的军款,武装押运成都或三台军部真觉得不方便,就在庆丰泰交款,直汇成都,还要稳妥些。商量结果,三县军款,除拨一部份交阆中罗乃琼师外,其余的汇交二十九军驻省办事处,分期交款,有什么问题,吴裕卿想到:可以托干亲家杨杰好言几句,帮帮忙。如果期到,蓉款不够,可以在同行业的人那里借款,或向银行贷款,再不够,就向来提款的军需官送点薄敬,请求缓半个关期或一个关期。这样做,庆丰泰考虑欠周,因为同军阀作经济上的来往,是有危险性的,他们不反脸时,是朋友,一反脸就会蛮干了。
因为有了信誉,汇款也不象以前那样踏实了。常常不按当地存款数目,多卖汇票。比如四月底预计重庆只有八千元钱,巴中就卖出一万六千元的汇票,到期持票人到坐记先生那里交款,坐记先生只需在汇票上批写“认付”二字 盖上私章,持票人就可以拿这张汇票去买货。重庆这样,其它地方也这样。当时的现象怎样呢?只见汇票飞来飞去,不见现金收进支出,假若一有风险,发生挤兑现象,那就很危险了。庆丰泰的生意,做得不稳当,不踏实了。
因为庆丰泰賺了很多的钱,罗乃琼师的军需和参谋副官这一类的人,看得有些眼红,就在巴中成立了一个鼎丰珍商号,也办汇兑,本钱呢?拉潼保马路的建修费,汉阳帮、重庆帮、上海帮的商人,都晓得这是一个空架子,不愿在他里里汇兑,也怕同军队打交道。汇兑事项还是同庆丰泰接头。鼎丰珍的经理陈逸吾生气了,想拿小鞋子给庆丰泰穿。
四、暴风雨来了
1931年冬腊月间,上海倒了很多商号,其中有一个商号,该付吴裕卿八万元钱,商号倒了,钱也收不到,对庆丰泰是一个很大的损失。1932年初,日寇入侵上海,发生战争。由手战火纷飞,庆丰泰在上海的存货,有一部分被炸毁。消息传至巴中,吴裕卿保持镇静态度,想把危局稳定。当时如果不再出事,庆丰泰还是不会倒闭,哪知其他的生意人知道了,鼎丰珍也知道了。
春节刚过,税梯青旅长和鼎丰珍经理陈逸吾就派武装士兵,提取所汇的军款,据说提了二万多元钱,庆丰泰无法周转了。提款之后,又发生挤兑的现象,风暴猛袭,庆丰泰乘不住,只有关门倒号了。
倒闭后,吴裕卿备受侮辱,挨打、挨骂、罚跪、戴木响铃、背煤油桶,实在逼不出钱来,才由商会会长黄盛元出面,会同清理债务,由吴裕卿把田地房屋陆续出卖,清偿债务。清帐的结果,庆丰泰负债十三万元左右,最大的债权人是杨伯昌,有七万多元,杨是恩阳河人,在重庆潘文华师当参谋长。杨丕丞有二千多元,这个人在成都警察局当督察长,秉性粗暴,爱钱如命,他由成都赶回巴中后,把吴裕卿打得最厉害,后由人调解,吴裕卿把尖山坪一股闪地折价抵债,纠纷才止。
吴裕卿生于1887年(光结十三年),卒于1952年,终年65岁。庆丰泰商号,倒闭后,当时由商会出面调解,在北门外堆店清理帐目,经过几个月后才结算出来,吴裕卿还有田地房产约十五万多元,抵还欠债十四万多元,尚有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