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阳的由来

关于恩阳的来由有两种说法。

说法之一

恩阳境内有两条河,自上而下,在恩阳场镇北汇合后绕场镇流过。镇北一条河最初叫“清水河”。该河起源于今旺苍县普济境内的黄羊乡分水岭,经大兰会、三家坝、木门场、和平场、正直坝、桑树坝、毛水口等地,汇入恩阳场镇内。该河段长二百余公里,两岸是崇山峻岭、高山峡谷,无数小溪山泉汇入,岩石和砂卵石冲入河床汇流而下。沿河两岸没有大的集镇、工厂和污染源,四季河水清澈见底,因此人们把这段河叫“清水河”,把建在清水河边的场镇叫“清河场”,即后来的恩阳河场、恩阳镇。

恩阳镇
恩阳镇

场镇西北的一条河叫“之字河”。该河发源于今苍溪县与阆中市接壤的“二龙山”。经双龙、三河、渔溪、青木等场镇进入恩阳境内的黑龙潭处,河道开始随山势左凸右拐形成一个完整的“之”字,故人们叫这条河为“之字河”。之字河全长百余公里,沿河两岸为浅丘、平坝、田园,整条河床几乎全是泥土,因而该条河流出的水一年四季都是浑浊的。

清水河、之字河两河在场镇西北头汇合后,穿绕整个场镇向东南流去。穿绕场镇的河段河面宽阔,河床石面平整,两条河水汇流后的流速相近,故清水河的水沿东岸而流,之字河的水傍西岸而淌。两河的水以河心为界,清浊分明。形成了“东边河水清澈见底,西边河水浑浊难辨”的自然景观。然后经过琵琶滩激流才融为一体奔腾而去。建在沿河两岸的场镇,地理形状酷似八卦中的太极图,弯曲穿绕场镇而过的清浊河水分界线恰似太极图中的阴阳线,由此,人们就把这段河叫做“阴阳河”,“阴阳河”慢慢便成了这个场镇、这个地方的代名词了。民间用“白云罩中嘴,千佛露石云,河上雾散尽,阴阳两分明”的歌谣形容这一独特水利景观。

随着时光的推移,人类文明的进步,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认为“阴阳”二字冠名场镇晦气,于是用谐音“恩”字代替“阴”字,把“阴阳河”改叫成“恩阳河”,恩阳场、镇名由此而来。

说法之二

隋开皇十八年(598)间,义阳县县令某天上街巡查时,突然听见有人在喊:“你们看啰,孙子打婆婆哟……”。县令大吃一惊,心想,在这光天化日之下,大街市口,还有如此败坏伦常的不孝之事,真是大逆不道,一定要查个明白,严惩不怠。

便令随行衙役将婆孙俩带回县衙,大堂上婆婆说:“她们在家刚吃完饭,背着不满三岁的小孙子到街上玩,孙子手里拿着一只吃饭用的竹筷耍,用筷子敲打她头上的发饼玩,她为了逗孙子乐,便无意识的喊出了孙子打婆婆的话来”。县令听后觉得可信,观小孩确实年幼无知,虽然此事情理可容,但婆孙俩的言语举止伦理难恕。小孩年幼不可重责,但也必须训诫,于是令人用案桌上签筒里的竹签责打孙子十下屁股。老太婆虽是随意逗孙子玩,但应该用礼义言行教化后人,责令其带孙子回家闭门思过三日,全家人等三日内都不得出门。

为告诫世人“做人从小就要懂得知义感恩,子孙后代要不忘报答前辈、父老的养育恩德”,便报经朝廷将“义阳县”改命为“恩阳县”。

THE END
打赏
海报
恩阳的由来
关于恩阳的来由有两种说法。 说法之一 恩阳境内有两条河,自上而下,在恩阳场镇北汇合后绕场镇流过。镇北一条河最初叫“清水河”。该河起源于今旺苍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