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一、踊跃应征参战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我县广大爱国青年,“鉴于国事之危亡,靡不抛弃家室,荷戈杀敌,以争取国家之独立,民族之生存”。八年期间,我县共配兵额4740名,除1941年及 …
阅读更多一、踊跃应征参战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我县广大爱国青年,“鉴于国事之危亡,靡不抛弃家室,荷戈杀敌,以争取国家之独立,民族之生存”。八年期间,我县共配兵额4740名,除1941年及 …
阅读更多据《宋史》等载,宋乾德二年(964),宋太祖赵匡胤截获后蜀联合北汉攻宋的蜡书后,命大将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凤州路都部署,刘光义、崔彦进为副,王仁赡为都监;刘光义为归州路副都部署,曹 …
阅读更多恩阳古称“义阳”,改名为恩阳有三种说法:一是隋开皇三年(583年)罢郡前,因镇中有义阳山,故取名义阳。二说是当年义阳县有一个不孝孙子在街上殴打年迈的祖母,有地方官员见了认为这是缺 …
阅读更多国际乡村改造学院是国际性的、教育性的、民主性的结构。它的缘起,当远溯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晏阳初先生当时在法国战地华工营,教导华工识字。他发现:劳动大众所缺乏的,不是脑筋, …
阅读更多本文共4页面,分为方山坪起义、襄川义军大会师、群雄下方山,纵横通、巴、营、仪三个部分。
阅读更多自北朝西魏大统中置诺水县,唐武德三年(619)天宝元年(742)改始宁郡治为通江县,治今诺江镇,毛峪之境域悉为所属。 宋宁宗丙辰岁(1196)住四川安抚使安炳,为防金兵侵蜀,乃初建城 …
阅读更多通江县,是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的重要根据地。红军北上抗日后,广大农民深受地主资产阶级的残害与剥削,终年劳动,不得温饱,直到1949年底,全县解放。在共产党和 …
阅读更多按通江从汉武帝完封5年(公元前106乙亥)起隶巴郡宕渠县,至西魏置诺水县,唐改置壁州、后更县名为通江县。该县1976年在三合公社清水池大队天星桥水库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石凿、石斧(经四 …
阅读更多壹 民国廿五年,农历丙子年,公元1936年。 这一年,川东北发生了近现代以来范围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大饥荒,而尤以通(江)、南(江)、巴(中)饥荒为甚。 通江灾情如下: “民国二十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