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期间巴中玉山片区匪患
民国时期,巴中玉山区土匪猖撅,人民的生命财产毫无保障。乡警队长彭彬(外号彭矮子)、杨建寅(杨贲)等是有名的匪首。外地土匪彭良栋也常到玉山抢劫。区长马常武等将区、乡公所枪支弹药 …
阅读更多民国时期,巴中玉山区土匪猖撅,人民的生命财产毫无保障。乡警队长彭彬(外号彭矮子)、杨建寅(杨贲)等是有名的匪首。外地土匪彭良栋也常到玉山抢劫。区长马常武等将区、乡公所枪支弹药 …
阅读更多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之后,地方豪绅已形成帮派。玉山场以马常武为首组成马派,通过邓俊武拉拢邓姓,又通过王盛禹、拉拢王姓作为后盾;另一派以冯俊为首的冯派。两派在县政府里已各有 …
阅读更多民国时期的借贷,通江县杨柏乡的民间借贷主要包括: 砍头利 、 敲敲利 、 打打利 、 变相当铺 、 卖青苗 等几种形式。通常以月利计算,其利率达30%至50%。更残酷的是“打滚利”利率高 …
阅读更多李晓谷(1888-1934),又名颖若,男,南江县大河乡(镇)人。少时读书,废科举后,弃学经商。 民国初年,李在通江、南江大量购进白耳、黑耳,远销成都、重庆、上海,又从外地购进药材 …
阅读更多民国29 年,平昌县响滩场人罗纲在营山县双河场的陈金浦、李威的介绍下参加了青帮组织,后自设香堂,在响滩开堂口,拜把子,收徒弟,成为当家坐堂大爷,加上团总、大队长,三种身份,坐 …
阅读更多通江县境的青帮系多渠道传人,无统一组织机构。 县内较大的青帮组织是“庆义堂”,于民国29 年(1940)在通江县城成立,发起人为朱庆元(山东人)、张义和(安徽人)、傅中平(河南开封人 …
阅读更多民国后期,青帮组织流入南江。因县境袍哥会的势力比较雄厚,青帮活动地域不广,加入者较少,难以较大规模发展。 民国36年(1947),国民党军队新9师驻赶场某连连长罗祥永,是青帮的“新武 …
阅读更多民国30 年(1942),绵阳青帮总社(光明月刊社)唐镜明在巴中县传入青帮,得到了国民党巴中县长劳烨、县党部书记长董铸仁、警察局长何超等人的大力支持。 六月十三日,即是青帮祖师潘清 …
阅读更多民国时巴中帮会林立,各行业有会,有管仲会、文昌会、玄女会、无常会、鲁班会、杜康会、龙王会、财神会等;各码头有帮,有哥老会(袍哥)、青帮、丐帮、顺帮、渝帮、申帮、生死同盟会 …
阅读更多南江解放前有“红帮”、“青帮”、“生死同盟会”等主要“帮会”。 红帮:南江的红帮分仁、义、礼三堂。仁字大爷是罗北辰;义字大爷是张小康、付公亮;礼字大爷是熊清和等。他们就是江湖上的袍哥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