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达(陈孺人)墓志
周思达(陈孺人)墓志

从来人以志著名,以行传。未有志行下高而当世重之,没世称之也。如□□大志而行,亦卓然者矣。

白话文翻译版:自古以来,一个人出名是因为他有远大的志向,他的事迹能被后人记住是因为他确实做了些了不起的事。从来没听说过,有谁志向低下、品行不端,却能被他那个时代的人所敬重,在他死后还被人们所称颂的。所以,如果某某人(原文此处缺字)胸怀大志,并且能踏踏实实地去做,那他必定是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了。

昔游门下,常语余曰:“人生所重者,惟耕与读耳。”试□□报孝,光宗耀祖,孰不自勤耕苦读中来乎?所以伯仲同心,董理耕凿,凡子□□就传于外,或设塾于家,勤勤恳恳,无非欲。以此二事传家,厥后虽有□□济,殊能克承厥志。至于清谈惊座、论事切中,尤为余所素稔也。

白话文翻译:以前我在他门下学习的时候,他常常对我说:“人一辈子最看重的,不过是耕田和读书两件事罢了。”你想想看,想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祖先增光,哪一样不是从勤奋耕作和刻苦读书中得来的呢?因此,兄弟齐心协力,一起管理家里的农活。家里的子弟们,有的送到外面去求学,有的就在家里开设私塾,大家都勤勤恳恳,唯一的目的就是想用“耕”和“读”这两件事作为传家宝。后来,家里虽然也遇到过一些困难,但子孙们都非常能继承他的这份志向。至于他清雅的谈吐能让满座皆惊,分析事情总能一针见血的本事,那更是我早就了解和佩服的了。

元配岳母□□勤俭,夙著中馈而田园广置,相夫子而栋宇峥嵘。虽大人之经营有术,□□乃然耳。

白话文翻译:原配岳母(名字缺)一向勤俭持家,早年就以善于操持家务、料理饮食而闻名;她协助丈夫购置了大片田地和园产,辅佐夫君,使家宅高大壮丽、气象不凡。虽说这一切也得益于丈夫善于经营筹划,但其中自然也有她的功劳啊。

公生乾隆丁巳(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抄录者,下同)冬月初十吉时,卒嘉庆月日时。孺人生□□月十五吉时,卒嘉庆庚午年(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七月吉日吉时。葬于老宅后,山向阴阳□□穴。迄今,公之孙枝不忘祖,勒石立碑,以志不朽。嘱余为志。余□列半子,□□所见,实而序之云尔。因为之谮曰:

白话文翻译:先生出生于乾隆丁巳年(即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冬月十日的吉时,去世于嘉庆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原文此处月份、日期、时辰缺)。夫人(孺人)出生于某年某月十五日的吉时,卒于嘉庆庚午年(即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七月的吉日吉时。两人合葬于老宅后面的山坡上,墓地坐向、阴阳方位及穴位等信息(原文此处有缺字)。直到今天,先生的子孙后代仍不忘祖先恩德,特地刻石立碑,以铭记先人功德,使之永垂不朽,并嘱托我撰写这篇墓志铭。我虽只是女婿(“半子”为女婿谦称),但既亲眼所见,也亲有所闻,便据实记述如下。于是写下这篇铭文道:

瓦甑山秀,白马池灵。
钟毓贤□,□□□□。
阴阳合祀,刚柔同荣。
既昌且炽,世代簪缨。

邑庠门婿王三顾拜撰
邑庠堂侄周家昌沐手敬书
大清道光五年乙酉岁十二月十八日立

外祖:赵尔谟
岳父:陈美璠
妹丈:向□□、赵士奇、王  倡
门婿:赵敏贤、向乃芹
奉祀男:必昌、新昌、发昌
孙:权、文、桐
工师:景玉福

碑联:
阴阳合德
刚健文明登寿域,温良淑慎发奇祥。

原文来自:“巴中文史杂谈”公众号白话文翻译由本站提供,可能有误,请斧正。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