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通江板桥口人物——进步青年江茂德
江茂德,又名旭东,板桥口人。从小失去双亲,读过两年书,生活很苦。十余岁时,给富户朱家放牛,因朱家紧挨一所学堂,他找了一套《古文观止》,天天放牛时就隔墙听教师的讲解。听后又 …
阅读更多江茂德,又名旭东,板桥口人。从小失去双亲,读过两年书,生活很苦。十余岁时,给富户朱家放牛,因朱家紧挨一所学堂,他找了一套《古文观止》,天天放牛时就隔墙听教师的讲解。听后又 …
阅读更多旷继勋烈士墓,原位于通江县麻石镇黄梁坎村东南1公里的铧二沟红军烈士陵园内,其西北距通江县城29公里,海拔800多米。在纪念红军入川八十周年前夕,旷继勋烈士遗骨被迁葬入通江王坪川 …
阅读更多杨凤藻(1906–1951),又名鸿钧,绰号“杨扁担”,通江县陈河王家坪人。其父杨福安是当时陈河的地痞,豪霸乡街,常以聚赌为业,欺逼善良。杨凤藻青少年时,深染其父恶习,任性胡为, …
阅读更多任树如(1896–1968),又名植生,出生于讼棍家庭,住通江县陈河乡斑竹园。壮年时曾在祝舫初部下当兵,常与兵痞朱世富,邵乾纲等鬼混,品行更加顽劣。 民国十一年(1922),任树如、 …
阅读更多谢扶今(1908一1971),出生于陈河乡的一个佃农家庭,姐弟三人,排行第二,7岁时父亲死于贫病,母亲携家再嫁。14岁时母亲又因劳累而重病身亡。为了谋求生存,他参加了1929年的抗捐税斗争 …
阅读更多一、书院 通江县“东皋书院”创建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由知县张帮桓创建,蒋士椿募款续修,道光初张瑾增修,距今三百余年, “书院”内“考棚”,系道光十三年(1833),知县武来雨劝捐赈 …
阅读更多四 1933年3-4月,当反对敌人三路围攻的斗争处于紧张阶段,红军指战员正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时候,张国焘却借口部队内“不纯”,下令在红军中“肃反”。先后杀害了红十师参谋主任吴展,红四方 …
阅读更多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0年创建于重庆北暗歇马场大磨滩,原名“乡村建设育才院”,是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简称“平教会”)培养乡村建设人才的学府。院长是晏阳初。 中华平民教一育促进会成立于 …
阅读更多在祁连山激战中,熊国炳中弹负伤,被马家军所俘,惨遭严刑拷打。熊国炳一日咬定自己叫张炳南,是一名伙夫,也不知道敌人正在悬赏捉拿的徐向前等领导及妻子张庭富的生死去处。在当地农 …
阅读更多五、中峰台 位于五村北面的小山之上,占地面积306平方来,有龙神搬料于此建庙之说。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成四水归堂。正殿里塑有高大的祖师神像,两边厢房设为学馆。一进山门有韦陀和龙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