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将韩信的父母早早地就撒手人寰,留下他孤零零一人,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幸好,他的舅父王员外是个好心肠的富商,收留了他,让他有了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王员外家有个小女儿,名叫月琴,比韩信小一岁。这月琴姑娘,啊,那真是人如其名,清秀得像月光下的琴弦,又聪明伶俐得像山间的溪水。她跟寄人篱下的韩信特别投缘,从小就像一对小影子,整天黏在一起,不是在河边捉鱼摸虾,就是在林子里追逐嬉戏。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个小家伙渐渐长大,那份青梅竹马的情谊,也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发芽,开出羞涩的花朵。
可是,王员外看着外甥韩信,心里那叫一个着急又恼火!这孩子啊,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田地不耕,整天腰里别着把寒光闪闪的宝剑,在街上晃来晃去,像个没头苍蝇。最让他生气的是,这小子竟然还跟自己的宝贝女儿月琴好上了!王员外觉得脸面都丢尽了,一拍桌子,怒气冲冲地把韩信赶出了家门,还把月琴硬生生地许配给了四川南江县米仓山下,一个姓张的富家子弟,远嫁他乡。
韩信被赶走后,日子过得更是一团糟。他不屑于做小生意,也不会种田,只能东家吃一顿,西家混一餐,渐渐成了街坊邻里眼中“不成器”的懒汉。
直到陈胜、吴广在大地上点燃了反秦的烽火,项梁也举起了起义的大旗。韩信觉得不能再这样浑浑噩噩下去了,他拔出那把跟随他多年的宝剑,头也不回地投奔了项梁。项梁战死,他又跟随着威风凛凛的项羽。可项羽这人心高气傲,根本就看不起这个只会耍嘴皮子的韩信,只给他安排了个守卫宫殿的郎中,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韩信在项羽帐下,郁郁不得志,心里憋着一股劲。
后来,听说汉王刘邦入蜀了,韩信觉得机会来了,他毅然离开了项羽,投奔了刘邦。起初,刘邦也没看出这人的厉害,只给他安排了个看仓库的小官。韩信心里那个苦闷啊,像堵了一团湿棉絮。
就在这时,一个念头像闪电一样击中了他——离这里不远就是米仓山,那里有他的表妹月琴!多少个日夜,他都在梦里想起那个聪明可爱的月琴。他再也按捺不住,一拍大腿:“走!去看看她!”
说走就走,韩信翻身上马,那白马在山道上风驰电掣般狂奔,朝着光雾山的方向飞去。他心里充满了期待,想象着与月琴重逢的情景。
这边厢,慧眼识珠的萧何丞相,突然发现韩信不见了!他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这小子怕是又要跑,这可是个难得的人才啊!萧何也顾不上许多,跨上自己的快马,带着几个精兵,沿着崎岖的米仓道,拼命向南追赶。于是,就上演了那场千古流传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传奇!
韩信和萧何在月色下边追边聊,萧何苦口婆心劝他回去。韩信虽然动摇,但心里还是惦记着月琴,两人就那么不辞而别,韩信继续往南,沿着米仓道,去找他的表妹。
终于,在第二天中午,阳光洒满山谷的时候,韩信来到了光雾山的桃园寺附近。他一找到表妹的住处,心中百感交集。推开院门,他见到了月琴。
然而,眼前的月琴,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了。她脸色带着风霜,身边还围着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俨然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韩信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
月琴见到突然出现的表哥,又惊又喜,但听说他是从汉王刘邦那里逃出来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她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温柔而坚定地劝说韩信:“表哥,你错了!汉王刘邦,那可是上天选定的真命天子,天生一副帝王之相,待人又谦和,体恤百姓,我们这里的人,没有几个不心服口服的。你跟着他,将来必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何必在这里自暴自弃呢?”
那时的桃园寺一带,确实是汉王刘邦经常出入的地方。刘邦那宽厚的笑容,那对百姓的关怀,早已深入人心,赢得了大巴山一带巴人的衷心拥戴。月琴的话,像一股暖流,慢慢融化了韩信心中的坚冰。他看着表妹温柔坚定的眼神,听着她的话,心里那股回归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正巧,这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巴山夜雨,哗啦啦下个不停,山洪暴发,寒溪河水猛涨,湍急的水流横亘在面前,阻断了道路。韩信正愁无法即刻南归,萧何也带着人马风尘仆仆地追到了这里。这场雨,这场洪水,像是老天爷的安排,硬生生把韩信留了下来。后来啊,还真有人感叹:“没有寒溪一夜涨,哪有汉室四百年!”
后来,韩信果然回到了刘邦身边,凭借着他的智谋和勇武,立下了赫赫战功,帮助刘邦夺得了天下,成为了名震天下的开国功臣。
可是,世事难料,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刘邦称帝后,猜忌心日重,最终错杀了功勋卓著的韩信。刘邦得知后,想起月琴当年那番肺腑之言,想起她一片忠心,心里充满了愧疚和遗憾。他后来曾专程来到光雾山,想拜访月琴,聊表歉意,却得知月琴早已因难产,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刘邦站在月琴家破败的院落前,风吹过空荡荡的房梁,仿佛还能听到月琴温柔的声音。为了纪念这位慧眼识英雄、忠心耿耿的女子,他下令,让人在桃园寺旁边用木材搭建了一座亭子,只有一层高,取名为“月琴亭”,并将这桃园坝改名为“月琴坝”,让她的名字永远留在这青山绿水之间。
岁月悠悠,时光无情。1258年农历七月,蒙古大汗蒙哥率军大举南下,铁蹄踏过米仓道,攻入四川,一把大火,将那寄托着人们思念的月琴亭烧成了灰烬。
直到2017年,光雾山景区才在原址附近重建了月琴亭。虽然亭子依旧,但当年的痕迹早已无处可寻,只留下一个美丽而略带伤感的故事,在光雾山的云雾缭绕中,被一代又一代人传唱着,提醒着人们,在那历史的长河里,曾有过这样一位聪慧、善良、情深义重的女子,她的名字,就叫月琴。而那片美丽的山谷,也因此永远地,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了一起,成为了光雾山一道独特的风景——月琴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