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国的来历和灭亡

巴国受封“子国”,巴族成了周的亲族。廪君死后,魂魄化为“白虎”,巴人便将原来的蛇图腾改为虎图腾,来纪念廪君。图腾是古代氏族的崇拜物,是一种族徽,是一个氏族的神圣标志。

春秋战国时期,巴人深受长江中游楚文化的影响,楚的政治、军事、文化不断流入巴地,而巴人的音乐歌舞也传到楚国,更是深受楚国群众欢迎。楚宋玉在其辞赋中描述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演唱情形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意思是说,巴子国传到楚国的“下里巴人”同声相和的人很多,而楚国的“阳春自雪”同声相和的人很少。充分揭示了巴人文化昌明的程度。

在公元前4世纪至前2世纪的战国时期,巴子国和楚国常有互相吞并对峙之势,巴子国将军巴曼子(今重庆市忠县人),在巴地曾留下“头断头不断,城许城还在”的动人史话。其时,巴子国还是一个奴隶制方国,国内奴隶不断进行反抗,内战不休,统治者又无力平乱。据《华阳国志》记载,巴子国将领巴曼子到楚国借兵平定内乱,因楚国想并吞巴子国而不借兵,巴曼子许诺,如果楚国能借兵给巴子国,巴方愿将荆城等3个城池割让给楚国。楚王听了,觉得这是并吞巴子国的好机会,就同意借兵。随后,楚国借兵人巴,使巴子国平定了内乱,楚国派使臣到巴子国向巴曼子索要3个城池,巴曼子说:“我许城是实,但巴子国的城是不能给的,可以用我的头去谢楚王。”说完,拔剑出鞘,用力一剑,将自己的头割下来。楚国的使臣,拿着巴曼子的头,复命楚王。楚王见到,感叹不已,说:“如果我能有巴曼子这样的忠臣,比要他的城更为满意。”遂命令以上卿的礼仪埋葬其首。

巴曼子刎颈之日是三月初三。为纪念这位将军,忠县群众每年三月初三都有人开展纪念活动,巴东一带修建有巴曼子墓、庙。据《重庆古今谈》载:“今重庆通元门内有将军墓,即巴曼子墓。”《四川历史人物名胜辞典》载:“四川忠县城东附近的巴王庙后面,有一土阜,传为战国时巴国将领巴曼子观看士军演练的瞭望台,即‘巴子台’。”清朝巴县县令王尔鉴曾在重庆市中区莲花池的巴曼子墓园题赞:头断头不断,万古须眉宛若见;城许城还在,年年春草青墓门。

公元前316年(即周慎靓王定五年),秦惠王派兵相继灭了蜀国和巴国。巴国灭亡后,时有巴人奋起反抗。《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秦昭王时,有白虎数游秦巴汉之境,伤害节人,昭王募国中有能射虎者,赏邑千家金百镒。时有巴郡阆中夷人能作白竹为弩,乃登楼射杀白虎,昭王嘉之。”秦昭王募阆中夷人射杀白虎,实质上是利用嘉陵江流域的巴族賨人(板楯蛮),镇压崇拜白虎的巴族人的反抗。秦为了推行“废分封,立郡县”的政治主张,很快在巴蜀建立了直属中央政权的巴郡和蜀郡,今嘉陵江和綦江以东至湖北西(古巴国地域)为巴郡,嘉陵江和綦江以西至成都西部为蜀郡,巴、蜀两郡紧紧相连。今巴中市境属于巴郡的地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虽然曾对巴郡人民横征暴敛,但他在统一西南的过程中,又对巴蜀的交通要道作过大力开发。曾开辟了一条由陕西南郑至牟家坝跨米仓山到上两河口入南江进巴中,以及南郑至牟家坝跨米仓山经碑坝入通江的两条古栈道。秦始皇修阿房宫和骊山墓,巴郡不少物资、劳力从这两条道路北运。据《史记?货殖列传》说:“巴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说的是巴地有一寡妇名清,最先经营丹穴,就是生产朱砂的矿业,以发家致富。秦始皇曾遇之以礼,待之以宾,死后还为她诏筑“怀清台”。说明秦时的巴郡与皇都咸阳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往十分密切。

THE END
打赏
海报
巴国的来历和灭亡
务相当了廪君,率领钟离山的巴族,首先开发清江(清江,是三块以下长江中游南岸的第一大支流,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靠近重庆市的东部)流域,种植食用作物,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