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游击队五年斗争历程记要

1935年春,在通南巴创建川映革命根摇地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要离开根据地,为使根据地群众,在红军离开很据地仍有一块寄托希望的绿洲,因而方面军在南江桃园林海中,组建了一支约千人的巴山游击队。这支队伍未辱使命,与敌进行了长达五年之久的斗争。

巴山游击队指挥部旧址
巴山游击队指挥部旧址

在游击队成立之后,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同志,还亲临游击队所驻地的川映交界的桃园台上,向全体游击官兵发表讲话:“我们共产党人是柳树性格,插一枝,活一枝,插在哪里,就活在哪里,现在把你们这株游击之柳插在林海;你们就要活在林海,战斗在林海”。

桃园林梅阔约150平方公里、地广人稀.在游击队驻屯之时,它的山民村老尚不足两百人,他们的祖祖辈辈都只知道林海的浪峰之向,挤出一点黄色的土地,播种自己有限的希望,收成极微,生活极苦。

老林庄稼没搞头,夜守野猪日守猴,要得夫妻同床睡,除非包谷收上楼!

爹也穷,妈也穷,爹盖蓑衣,妈盖斗篷,娃儿没盖的,抱根吹火筒.

游击队当时的领导人刘子才同志见到林海的这般凄苦现状时,他不堪其忧。刘子才是方面军的一位师长,长期的正规军旅生活,使他自我设限,认始相当封闭,他说:“这桃园的百姓总数还没有我们游击队的人多,谁给我们吃?谁给我们穿?没有吃,没有穿,我们这株‘游击之柳”,岂不是插在一张光石板上的吗?”刘子才十分忧心这支游击队伍会在林海之中“坐以待毙”。他瞻前顾后,情绪十分不安。

光阴荏苒,转瞬到秋天,林海的树叶渐渐红了,刘子才忧郁的心情更加按捺不住了,这时,他向队员们讲道:“大家知道吗,树叶红过了,霜雪跟着就要来了,我们老呆在这里等着冻死玛?”他告诉大家:“我找了一个好地方——陕西的芦坝。我们开到芦坝去,在芦坝建立苏维埃……”

芦坝倒是一块沃土,出产富饶的地面。可是它的政治环境,却不如这川陕国民党都还未曾问津的桃园林海那样宽松。因为当时的芦坝正是陕南当局统治极严的区域,在这样的地方,国民党能让自己的势力,失去其故有的辉煌吗?

果然如此,当游击队在芦坝刚刚驻满一月之时,国民党便派出重兵围剿游击队来了,大敌当前,游击队固是将士用命奋战,但终因敌方兵力过强,突围战斗难以取胜。三战三败,几乎全军覆灭。不幸之幸,是尚有刘子才、赵明恩等60多名游击官兵冲出敌阵,并重新回到了桃园。

桃园群众见游击队再次归来后,大家都一往深情地热烈欢迎他们重返故地。各家各户纷纷献出包谷、洋芋给游击队暂且充饥。原村苏主席欧元富还杀了几只肥母鸡盛情犒劳游击队。在这关键时候,桃园群众所奉献出来的爱,曾给困难中的游击队,带来了多少生机,多少希望。

这60多人在回桃园的第二天,便齐集在一个山洞内举行会议。大家在会议上作出了三项重大决定,撤消刘子才的领导职务,公推赵明恩为领导人,选择易守难攻蟠龙湾安营扎寨,非必要不再离林海,组织以欧元富为首的群众武装,配合游击队进行地方自卫。

赵明恩,四川达县人。读中学时参加地下党。先在王维舟所领导的“川东游击军”中工作,红四方面军进军四川后,又被分入红军部队。在方面军组建巴山游击队时,再次分到游击队中负责宣传工作。

赵明恩受命于游击队的危难之间,为着培养这株‘游击之柳”,他审时度势,大胆典策,艰苦耕耘,像一头不知疲倦的骆驼,把游击队一步一步带到了充满希望的原野。

THE END
打赏
海报
巴山游击队五年斗争历程记要
1935年春,在通南巴创建川映革命根摇地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要离开根据地,为使根据地群众,在红军离开很据地仍有一块寄托希望的绿洲,因而方面军在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