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名胜记》:川北道·保宁府二·通江县

治在古壁州,壁州者以城西南壁山为名。《志》云:“壁山在县南一里,有嘉佑寺,唐节度使郑畋建,至今人呼为郑公山一寺。”《碑目》云:“通江县一里,《龙兴寺碑》,唐壁州刺史郑凝绩之父郑畋作。乾符中,凝绩侍养其父畋于壁也。”又云:“《壁州山寺记》,大唐中和岁次癸卯,丞相郑畋撰。”略云:“壁山境胜之所,郁密乔树,葱蓓景态,玄月澄日,搜索奇秘,得泉洞于西南。维凿石架篁,缭绕登降,高悬旗旛,疏为乱沼,峭壁危栈,遂来商旅。乃于旧亭东隅,建构佛宇,召僧匡信主其事,多出私财以益之。为堂三间,徘徊为门。为廊二十六间,高下还合,翚飞鳞次,廊外为僧房、庖厨数十间。又立真室,文之高界,为左右翼。愚与凝绩洎犹子昭允,俱写形于方丈中。负山面江,雄压胜地。日月先照,风雨所交。钟梵松篁,铿锵满听。千家甍栋,历历在眼。晨烟夕艳,辉灿户庭。鸥鹭篙榜,以资景物。于时行朝卿士,或寄寓于诸州。给事中孙君储,秋曹正郎郑君损,皆桅才柅车此地,邀以同筵。书琴棋画,随后间作,自仲春至于维夏也。”《本志》又载其碑阴云:“仆至郡,观旧碑三,埋于戟扉前之泥中。遂饬役兵出而涤之,其一断而磨灭者,乃唐郑公台文修山寺记也。始读之,文多讹缺,及其完处,令人爱叹之不已。而又得公进退之详。按《僖宗纪》并公传,各亦舛略,此公文,是可信者矣。惜其湮没,遂命笔正讹补缺,离句缀意,解凡六十七字,斩石,命僧守丕书之,刻而立于州学,庶几永永。记成于唐中和甲辰孟秋二十有三日,重刻子大宋之嘉佑癸卯孟秋中浣,凡三甲子云。太常博士俞瑊君玉序。”按此,则嘉佑寺,以重修得名者,原名为龙兴也。

《本志》又载:“郑相遗踪在壁山下石涧中,梯石齿,披烟萝、入幽岩,苔藓间有字云:“检校司徒守太子太保郑畋、门吏给事中赐紫金飞鱼袋孙储、尚书邢部郎中赐紫金绯鱼袋郑损,中和三年

十二月八日,收访泉石,偶题于此,僧匡信看题。榜又刻有畋‘明年孟秋念七日与侄昭允至此访别’一段,是其碎金断壁,尚有可寻者。”

《碑目》云:“《薛使君布政碑》,唐乾符年间壁州刺史裴寘辞作,乾符间立。”又云:“《壁州神庙石》,在今通江县北四十步,有元光三年制书。”《本志》云:“玄妙观右星精石,唐人刻篆甚多,民间琢毁其半,俱在治内。”唐推官郑损《星精亭》诗云:“星沉万古痕,孤绝势无邻。地窄少留竹,空多剩占云。钓篷和雨看,樵斧带霜闻。莫惜寻常到,清风不负人。”

《方舆》云:“歌籁山,与壁山相对,上有石鼓,声闻数里,连击即雨。”((通志》云:“通江县南,有秋锦山,隔江望之如锦,与壁山相连也。”

壁山之上,有玉鞭池。《志》云:“昔有人拾玉鞭于此池内,因名。”按朱庆余《送壁州刘使君》诗:“江分入峡路,山见采鞭人。”即咏此事。有鸣鹿祠。《五代史》:“王建为壁州刺史,后僭位,永平三年,麟见于壁山,二鹿随之。”此立祠之始也。宋皇佑初,太守胡俛记其事云:“朝廷有大诏令,官属有迁罢,鹿必鸣,鸣于山阳为福,鸣于山阴为祸,灵验如符。”山下枕诺水,诺水即宕水,所激声若呼诺,后魏诺水县以此得名也。

《志》云:“县东南隅,有公山,隔江形如公字。泊传张道陵七世孙刺集州,于此上升。绝顶有张康侯庙。”

《旧志》载:“孙思邈濯药于县东十里石涧之畔,名为孙氏池亭,石灶丹臼尚存。”按《碑目》云:“孙氏园,在通江县二十里,龙滩之侧。唐末监察御史卢重阜与壁州刺史辛巢父等六人,分咏赋诗,有石刻存。”宋米仲贤《孙氏池亭》诗云:“密林抱清溪,微径入烟霭,乱流萦石转,浩浩兼方派。披萝出潭上,结宇在竹外。坐啸孤云还,开轩遥相待。奔岩临绝壑,幽趣惊盼睐。停满泄其余,下注阴壑濑。道情留霜简,诗兴延皂盖。赏逐景物偏,心期临仙概。日低回岗后,鸟入寒林内。瞑色交残光,明灭群木态。后之视今日,犹今视千载。永怀沧州人,功成身将退。”符阳县令陆干城和云:“断岩青松林,林下覆烟草。一径扪绿萝,数里寻芳藻。岩开野人屋,结构凭孤岛。石断寒泉流,亭幽翠巘绕。攫拿龙虎状。宛若鬼神造。隔岩闻湍声,当窗见夕照。巴南绝境处,胜似东溪好。万籁清心胸,孤云豁烦恼。尊邀骢马客,写物穷探讨。琴匣闲时开,柴门不须锁。孰云造化工,永与天地保。长揖谢王侯,尘纷徒浩渺。”

《本志》又云:“西十里,有古佛盒。唐人题咏,风雨剥蚀,惟一碑粗可识,乃龙朔中壁州参军蔡洪创。又一碑,乃阿弥陀佛龛也。”

县之洞有二。一曰龙洞,《志》云:“在西二百里吴垭乡。洞周围二十余丈,高三丈,深七尺,内有池殿,清莹湛然。”一曰蛇洞,《志》云:“在北四百里南坝寺,唐建也。每岁端阳前后,有蛇自柱础间出,沿阶满室,大小颜色非一种,然不为害,昔人传三万四千尾,不可数也。”按此即巴蛇洞云。

磏有二。一曰仙人磏,《志》云:“在东三百里,有石窦可容百人。岩上刻公孙秀才读书处,年代不可考。有山茶,高数丈,相传是唐时树。”一曰牛角磏,《志》云:“在县西三百里金溪,有石室可容千人,石笋数十,自崖顶下缀,望之棱棱如牛角,俗呼为牛角磏。”按《说文》:“磏,砺石也。”此以形似得名。

古墓有二。一曰吴将军甘宁墓,《志》云:“在县西百里。”《通志》云:“在通江县西,露浴溪上,谓之甘谷。”一曰向佺墓,《志》云:“东六十里大钟山,独起万山中,如覆钟。其下即向佺墓。左龙池山,峭立插汉,苍松堰蹇,有石池龙湫注之。”

古城关二。一曰得汉城,《县志》云:“东北百里,万山中崛起堑岩,四面峭绝,独西南二径,凌险转折而上,诚一夫当关之势,断崖多前代遗踪可识。《旧志》载:“汉高帝据此以通饷道。”石壁刻云:“宋淳佑己酉季冬,大使余学士亲临得汉城山,视其形势,而授都统制张实,躬率将士,因险形垒储粮建邑,为恢复旧疆之规。分任责者,总管王昌金之、福钤路张虎臣、司整杜淮、王安、杜时顺、徐斯、李成、刘文德、刘清、梁福、陈宝、贺山进、李崇、制领郭俊、杜成周仙周。”

一曰桐柏关,《志》云:“在东北八十里,与樗林关相对,有关侯庙,相传神曾守此,耕者往往得箭簇。”

(作者:曹学佺,《蜀中名胜记》376-379)

THE END
打赏
海报
《蜀中名胜记》:川北道·保宁府二·通江县
治在古壁州,壁州者以城西南壁山为名。《志》云:“壁山在县南一里,有嘉佑寺,唐节度使郑畋建,至今人呼为郑公山一寺。”《碑目》云:“通江县一里,《龙兴寺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