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广纳镇龙家碥村(龙家大院、龙氏祖先的迁移)

清代初期龙成于一家从湖南迁移到南充市营山县,后移居龙家碥,并在这里开枝散叶。如今,龙氏后裔已发展到41户人家200多人。因村里多数人姓龙,龙家碥村也因此得名。龙家碥村属山地地貌,制高点大铁山海拔980米,最低处张家河海拔350米。根据南低北高的地形,村里的房屋大多依坡而建、坐北朝南,呈梯田状,远看错落有致,或掩映林荫,或群落一处,外观古朴而大气。

龙家大院
龙家大院

一、龙家大院

龙家大院始建于清代,民国13年(1924年)进行了修缮,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破坏,1996年翻修,至今保存完好。大院建造独特,共有两层,一楼正面的墙壁、门窗均为柏木材质,线条简洁、风格朴实;其余墙面为木框架泥墙。室内房间布局合理、分工明确,有堂屋、厨房、饭厅、卧室等。

相传,龙家祖先在修建龙家大院时的一天夜晚,天空如同白昼,突降两位手拿拂尘的大仙,龙家祖先便上前讨教。大仙随即道了一句:“此地不文则武。”说完便腾云而去。后来,龙家祖先便把大仙的模样彩绘在大门上,以保家乡风调雨顺、家中人才辈出。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龙家大院里一位龙姓武状元的故事。相传,他力大无比,家里来客了,把茶水放在磨盘上,双手轻松托举起来向客人敬茶。这位状元腰间随身佩带的宝剑单手一掷便能插进石头里,一人可敌数十人,是当时难得的一位武将。

二、龙氏祖先的迁移

据龙氏宗祠碑记载,龙氏祖先于清代初期始迁于老屋湾,修建了土石结构的茅草房。随着人口的增多,龙氏祖先按照“金、榜、题、名、飞”五兄弟排行为序分为五房,住房也逐渐变为穿斗结构的瓦房,格局多样,有两头转、三合院和四合院,至今保存较好。

龙氏宗祠戏楼
龙氏宗祠戏楼

清光绪年间,为了家族的世代兴旺,龙氏祖先龙久瑞主持修建了龙氏宗祠,他也是一位举人,在家族中威望极高。文化大革命期间,龙氏宗祠中的神位、双狮遭到破坏,于2009年、2012年进行了两次维修,2013年恢复原貌后保存至今。

龙氏宗祠首先看到的是两只站立状的石狮,身上的彩绘已有些褪色。石狮背上各有一根柱头,撑起了正殿的房檐,檐下一块牌匾,上书“敦厚堂”。正殿里面放着龙氏历代先祖的神位。正殿两边各有几个房间,里面还放着一些桌椅板凳,这里曾是龙家碥村小所在地。

龙氏宗祠共有2层32间,采用了柏木和杉树建造,为“四水归堂”布局;房屋装饰繁多,雕花、内侧、外侧、戏楼、双狮、支柱凳样样齐全,是目前通江县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祠堂之一。

除了龙氏宗祠,龙氏后人还保存着祖先编撰的《万安龙氏族谱》,是龙家碥村重要的纸质历史资料。在龙氏族人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印制了新版龙氏族谱,名为《大铁山龙氏族谱》。

THE END
打赏
海报
通江县广纳镇龙家碥村(龙家大院、龙氏祖先的迁移)
清代初期龙成于一家从湖南迁移到南充市营山县,后移居龙家碥,并在这里开枝散叶。如今,龙氏后裔已发展到41户人家200多人。因村里多数人姓龙,龙家碥村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