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通江民间信仰“善佛堂”历史

民国时期,通江县梓潼乡(2005年3月撤梓潼乡,并入广纳镇)有“善佛堂”,有人称为“乾元堂”,又说“圣谕坛”,各说不一,但其活动内容一致。

1933年前,向家堟[zhuàn]向芳浩同妻陈步连,崇拜教义,投恩师向重武(麻石乔家坪人),恩师邱连全(麻石人),入门学道,由吃月六斋起(每月初一,二,三,十六,十七、十八),渐渐进入长斋门。1935年冬开始吃长斋念佛。

1937年(农历六月十九日),正式在向芳浩的小堂屋设立佛堂,按其教门立名“乾元堂”,当时曾邀请麻石、铁佛、广纳等地的师兄道友前来赴会,设宴40余席,仪式隆重。佛堂上敬的观音菩萨画像,左右蜮的其他菩萨,上额一横匾,上书“善佛堂"三字。佛像座下设一供桌,陈设有香、烛,净水瓶,糖果、花生、水果等供果。从此以后,佛门弟子,早晚在佛堂上,手敲木鱼,口念佛经。如观音经,超生经,白盆经、普光经、月亮经、灶王经、血河经、救苦经等。念经时,先作三揖,然后在草蒲团上盘脚坐下。每人有一串数珠挂在项下,读一卷从左移到右一颗珠,计念经藏数(十卷为一藏)。

向芳浩,设立佛堂后,先后收纳弟子50多人,男女均有。有何莲青(毛浴人)、王天贞(三合人),向友莲、陈桂英等l0余名闺女,入门修道,誓不出嫁。至1949年,此佛堂长期念佛的有9人。外来弟子先后分别在三合,上土门场、铁佛等地另立了佛堂。

该堂每年办三次会:以农历二月十九为观音生日;六月十九为观音得道;九月十九为观音登莲台。每次会期起谢六天,各地同道男女前来参加数十人,甚至百余人。第五天下午会末“放告”,在阶沿上举行仪式,设一牌位,上书“护法韦童”;佛门男女编成三人一组,以组轮次跪于蒲团,焚香秉烛,读“告书”,泼水饭,会期告结。

佛堂执事,会期与平时同是主持人向芳浩,负责接洽师兄道友和投佛弟子,办理文书向登容,并在人多的场合下组织讲台,宣讲古时圣经和清代圣谕十六条及劝善规过的故事案证。故人们又称它为“圣谕坛”。

佛门法规:一是每天吃饭,先执着筷子三拱手;又将筷子放下,端碗三拱手才吃饭;二是佛门弟子害病危急时,师兄道友手拿佛经,站在病人两旁,对着病者双耳念经。死后穿好衣服,将死者盘脚坐在椅子上,不动哭声,香烛不熄,经声不断,少贝三天,多则七天才入棺安葬。如向家岩向芳恩之妻王从善死后,如此五天尸体无法入棺;三是不管坐、立和走路,都要默读“观音经”。

1949年后,由于党和政府的宣传教育,这些佛门弟子,自觉收敛,停止活动。入佛闺女,自找对象成婚。

THE END
打赏
海报
旧时通江民间信仰“善佛堂”历史
民国时期,通江县梓潼乡(2005年3月撤梓潼乡,并入广纳镇)有“善佛堂”,有人称为“乾元堂”,又说“圣谕坛”,各说不一,但其活动内容一致。 1933年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