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恭寅(1888-1952),名恒隆,号迪恂,巴中县曾口乡(今巴州区曾口镇) 方山寨村人 ,父教私塾,随之就读,清光绪三十ー年(1905)考入巴州高等小学堂,三十四年(1908)考入成都铁道学堂。翌年,兄殁奔丧,停学在家。宣统二年(1910),考入唐山直隶路矿学校。
民国2年,公费赴美,入普渡大学(印第安纳州)学习蒸气机车和铁道建设专业。民国8年回国,任教成都高等师范、四川甲等工业专科学校,兼任四川军工厂机械工程师、四川督军署参议。民国10年,任成都公学教务长。

民国11年秋,任省立一中校长。后筹资创办私立瀛寰中学,自任校长。
民国17年,任成都市党务指导员。民国18年,任四川外国语专门学校校长兼潼保公路协办、二十九军军部参议。
民国21年,任二十九军驻区事务署建设处长、兵站总务主任。民国22年,调任仪陇、盐亭县长,均未到职。恭寅从事工作,重干实事,不尚交游,在兼任潼保公路协办期间,亲赴工地测量施工,布衣素食,不贪享受,深受同仁称赞。
抗战前夕,先后任铁道部浙赣铁路机务课副工程师,湘桂战区少校机务段长,积极组织抗日物资运输。民国27年,在党的安排下,长子严寒(曾用名”严国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学院研究部部长)从成都投奔延安参加革命,打击日寇,抵抗侵略。[1]
民国28年4月,南昌失守后,严辞职回川。民国29年,任省政府建设厅技正。民国春,县中增设高中班,应县人邀请回任校长。民国34年,议修巴一仪公路,慨然参加勘测设计。在办学期间,治学严谨,为防师生外出游玩,常深夜守候大门,学生称为“守门将军”,多所畏惧,校风由是大有起色,颇为县人称道。
1952年10月,于成都病逝。
(本文参考了《曾口区志》《巴中市巴州区教育志》。)
注释:
[1]由严恭寅先生后人严娟娟、严冬提供。
严谨、细致、深入调查、实事求是是编撰人最基本的素质,希望编撰人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我们做为严恭寅的后人也对编撰人表示感谢,让我们更加了解严恭寅的平生!
另外,关于巴中县志的内容是否更改是我们目前关心的问题,我们希望县志的记载能回归事实。
抱歉,希望我们共同把不完善的地方修改完善,至于《巴中县志》的问题,请直接向县志编撰委员会去函。我不生产内容,只是文字的搬运工而已。祝好!
长子名字错了,不叫严坚,叫严寒
已修订,感谢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