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鹿鸣镇石佛岩

三、石佛岩经历了明清的繁荣

(一)古城墙遗址、古寨门遗址、古牌坊、

石佛岩上有大小寨门两个。血誓板后的寨门叫上寨门又叫大寨门,上世纪60年代附近修建3处堰塘,以及近100年来山上4处居民聚居地修房用的基石、建院坝的石头都直接取用石寨门和城墙上的石头;石佛岩观音庙上面的寨门称下寨门,又叫小寨门,小寨门周围虽经上世纪70年代后期及90年代中期遭受挖宝与盗墓者的破坏,但基本保存完好;在两寨门与城墙内又有内城墙。外城墙及大小寨门始建于明朝,内城墙完工于清同治三年。内城墙城门两边刻有“白云深处奇峰如画,登高望远江山多娇”的门联,1959年梅家碥以生产队的名义在修建铧厂湾堰塘时用于龙管石、排水道而毁掉。

石佛岩上遗留上的小寨门
石佛岩上遗留上的小寨门

(二)天生眼石

山中有古代墓碑和墓群,有建于元朝的拉弓山、明朝的趖(su0音)山、早清的牌坊,1933年在此山无数次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的系列红军群坟。在今郭家梁旁有一天生眼石,传说古代有一居士于此洞内修炼、斋戒49天后,成为观人知天命、入地察三尺的神奇道士的佳话。

石佛岩的天生眼石
石佛岩的天生眼石

(三)丰富的资源

石佛岩山岭上的岩石以高岭石为主,富含硅、铁、铜、锌、镁、铝等金属元素,明代开始,这里就用高岭石冶炼提取铁、铜加工生产当时农用犁田地的铧铁,犁钯、锄头、铜锅、铜罐、铜碗,铧厂湾因此得名。

  当年取泥烧制陶与瓷的加工场厂梁遗址
当年取泥烧制陶与瓷的加工场厂梁遗址

山上高岭石风化后的产物高岭土(又叫观音土、白云土、白膳泥)在石佛岩的后山浅层地表下有大面积的分布,主要呈白色软泥状,颗粒细腻。其化学成分相对稳定,被誉为“万能石”。是制造瓷器和陶器的主要原料。冶炼铁、铜的同时,在高岭土集中分布的周边建立起窑,烧制陶和瓷等器物,如今的厂梁便是当年的取泥、陶与瓷的加工场,厂坡又叫窑坡,至今保留着大量的瓦砾碎片,当地人常在那里掏出完好的瓷缸、陶罐以作家用。

为了工艺品对外运输、销售,以厂梁为中心向南北修建了两条大道,向南是一条用长1.2米,宽0.4米、高0.2米的石条规则修造的石梯路,从帽子山(金字塔山)、过下寨门、观音庙、梓潼,运到江陵庵方向。向北是一条宽3米有余的大道,当时是用马车或用马直接向外驮运的通道,至今仍称马路。马路从内寨门边、过郭家梁、大寨门、对门坎、染坊湾,至邱家堡向外延伸。

对门坎前面的染坊湾也就是那些年代伴随加工业的发展而兴建了大小染坊两个,如今还能看到石头上开凿的印染池、浆洗池、漂洗池。染坊湾的大院子是按三进三出呈阶梯状修建,立有双桅杆,在桅杆柱和其底座上,当年红军驻扎期间刻有石刻标语,红军撤离后,当地百姓为了保护红军留下的标语就把桅杆底座上的“平均分配土地、活捉匪首刘湘”用稀泥糊着而保护下来,桅杆柱上的石刻标语则被随后追来的白狗子铲掉,今仍有痕迹可寻。

THE END
打赏
海报
平昌县鹿鸣镇石佛岩
石佛岩位于平昌县鹿鸣镇石龙场南部, 鹿是集历史、文化、红色、传奇、自然风景于一体之宝地。本文收录了其石佛岩来历、石佛岩的故事、石佛岩明清的繁荣、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