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王爷庙造船厂

手工造船示意图
手工造船示意图

1933年红军第二次来南江,县、区、乡三级苏维埃政权纷纷恢复和建立,工作搞得有条有理,工农商交各业迅速恢复和发展。古历9月间,红军里一个姓周的同志访问到我么爹何德海是个水木匠,就把他通知到川陕省(通江)去开会,回来就和周同志一道建立造船厂。

造船厂地址在王爷庙河坝里。么爹到巴中请来陈开文、陈绍仲、陈绍兴、陈绍学四个水木匠,周同志给大家开会讲:南江交通不便,只有南江河可通船。为了改善人民生活,扩大货物交流和支持军需,川陕省苏维埃决定建立造船厂。会上推选何德海为厂长,一共六人,我管煮饭。周同志是造船厂的红军代表,专管政治思想工作和解决造船厂的具体问题。

造船所需木科,在滴水岩涂华亭地上砍了二、三十根树,每根长三多,过心(直径)一尺七、八,还砍了些小树做桃片(浆),砍了树就在滴水岩下面四合院解板子。

解锯的工人有何德文、林自春和大河口的岳守碧等二十多人,共有十联锯子。一边解,一边往王爷庙河坝里运。那板子有三丈二尺长,一尺七、八寸宽,一张板子要三个人抬(扛)。

红军知道造船厂工人工作辛苦,工资定的较高,按工每天工资是一元五角银元;解锯的每天八至九角,运板子的属临工,只供伙食,不给工资。

造船厂六个工人住在一起,盖的被子和铺的床单都是公家的。被盖很多,每架床都有两床,还垫一床棉絮。周同志经常和我住在一起,有时我们忙不过来,还给我们烧火煮饭。厂里生活过的好,一天两顿肉,有时还吃三顿肉。肉是县级各机关团体给我们送来的。今天这个单位送,明天那个单位送,硬是吃不赢。那时盐很缺,一升米只称二两盐,我们造船厂盐不缺,保证供应。每月还给每人家里送一斤盐。

初期,我们六个船工最怕的是没鸦片烟烧,因为六人中仅么爹一人不抽大烟。那时候提倡禁烟,但我们造船厂例外,烟盘子摆起的,没得烟就到禁烟局去称。大约是一元钱一两,称了只记上一个数字,发工资时如数照扣。

船钉缺,一是组织人在罗家坝打,二是在市场上买。除竹绒子我们自己刮,其他如桐油、石灰等也是购买。一只船需用四升石灰,二十斤桐油。

县委、县苏维埃和县级各机关对造船厂很关心,经常来厂问寒问暖,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厂里工人干劲大,从早干到黑,从没有那个叫苦喊累。造船厂搞了半年多时间,一共造了十八支货船[1]。船篷是在巴中打的。每造好一只就放下河泡起,由南江城里的权老四负责运走。

(上世纪80年代初,何仲伦口述,何斌记录、刘昌慧整理)

[1]后来有材料说只造船五只。此处说造十八只,这与六个工人半年的生产能力不符,尚须调查核实。

THE END
打赏
海报
我所知道的王爷庙造船厂
平昌古城遗迹——王爷庙 手工造船示意图 1933年红军第二次来南江,县、区、乡三级苏维埃政权纷纷恢复和建立,工作搞得有条有理,工农商交各业迅速恢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