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军阀格局示意图
四川军阀格局示意图

本文主要分为:军阀溯源 中央集权衰弱产物、无帅才 四川军阀混战根由、防区制 四川军阀治下的独立王国、割据争斗 四川军阀混战祸害通南巴、抗捐抗款 民众反军阀赓续不断等几个部分。

一、军阀溯源 中央集权衰弱产物

军阀,简单说就是割据一方的军人集团。即在正常的国家体系内,由自成派系的军人组成军事集团,对国家地域划分势力范围,使用军事手段割据一方,并控制其割据地的行政、司法、教育、税务等政府机构和所属官员的任命。

军阀是国家中央政府和中央集权衰弱的产物。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终结都出现过军阀或是军阀混战,比较著名的有汉末三国、隋末唐初、残唐五代、元末军阀混战和民国初年。

民国军阀之首,祸害民众十余年的北洋军阀,其首为袁世凯。北洋军阀之源,起自李鸿章经营十年的北洋水师,加上湘、淮、毅、盛诸陆师,中日甲午战争战败或全毁或打垮了,军不成其军。其后便有了加练新军之举,至袁世凯后来大加整顿扩充新军,辛丑和约(1901)后,在袁世凯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时,他所统率的北洋新军取代了其他诸军一支独大,而他分布全国的手下将帅,便成了民国初年人所习知的北洋军阀。

在北洋军阀之外的地方军阀,或由北洋军阀所衍生,或依仗北洋军阀而成立与发展,其后各成派系,互争江山,只要有枪支,便使手段,纵横捭阖,势力渐成,割据一方。

四川由于地处西南,交通不便,风气闭塞,而四川军阀的兴起,也要仰承占据中央的北洋军阀,今日依甲,明日又投已乙,谁强盛就归附谁,而张大自己。正因四川交通阻塞,外省的军队来以来川,来了,也久呆不了,本地的军阀就兼有相对的独立性,立足强兵,在四川境内,大多都能自我存在。所以四川受军阀统治的时间就比全国其他地方长,乱象更久。

作者:阳云,来自其公众号:巴中一二三,2021.11.25刊载于《巴中广播电视报》

二、无帅才 四川军阀混战根由

四川军阀,有的出身新军,有的出身保定军官学校,和北洋军阀关系较深。有的出身四川讲武堂,是土生土长的地方派系。也有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则和滇军及云南两大军阀唐继尧、龙云有关系。护法之役,滇军入川,事情平息了后呢,却不肯回去,又给四川增添了股乱叫源。有的是行伍出身,多年打仗,磨练成了气候,成了军阀。还有的干脆原本就是土匪,招安成军,势力壮大。

至于后来在国共两军中,成为重要军事人物的黄埔系和国民党陆军大学系出身的军官,在四川地方系统中基本上没有成为了上层军官,更不说成为军阀,他们多数人在川军中仅只是个中下级军官而已。

辛亥革命之后,四川成立了两个军政府,一省二都督,即在成都的大汉军政府和驻地重庆的蜀军政府。大汉军政府是中坚是立宪派人士,以罗纶、蒲殿俊为首要,被推选为大汉军政府都督是尹昌衡。尹是旧军人,以威武著称,亦以杀人闻名。他之所被推为都督,是因为他带领的军队打败了人称为赵屠户的四川总督赵尔丰,并杀了赵。尹昌衡后来被袁世凯在北京关押了五年,出来后潜心学佛,不再出山。

重庆的蜀军政府都督是张培爵、副都督夏之时。张、夏均反袁,张被袁世凯派人刺杀,后尊为烈士。夏后来亡命上海,后去日本。张不能称为军阀,夏也没成大势,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和四川军阀关联度很高。他们做都督时的部下,后有成为军阀者。如早期著名军阀熊克武,就是张夏部下的一师长。护法之役,夏之时被川、滇、黔总司令唐继尧委任为靖国招讨军总司令,熊克武于1918年3月任川军总司令,主持全川军政,整编军队,欲统一全川,把他的老上级夏之时的部队吃掉了。

两个军政府合并了,关系复杂,闹得不可开交,由此后来形成四川军阀各占一个山头,以成都和重庆为据点厮杀多年的乱象。形成气候的早期军阀著名者有熊克武、刘存厚、周道刚、但懋辛等,他们只是煊赫一时,便偃息了。后继参与纷争的四川军阀则一大群,为四川人耳熟,如刘文辉、刘湘、杨森、赖心辉、田颂尧、邓锡侯、潘文华、王陵基、王瓒绪、刘禹九、石青羊、范绍曾,等等。

四川军阀虽然人数众多,但有两个特点:

一是没有一个真正统一全川为时长久的特大军阀。不如全国其他军阀,气魄大,雄心足,有脾气。吴佩孚打进北京,称雄一时;曹锟贿选当了总统;张作霖从关外打进关内,在北京城把吴佩孚杀个大败;段褀瑞杀入京城,坐上执政宝座;冯玉祥也曾在北京风光了一把,把宣传皇帝赶出紫禁城;连坐稳江山数年的将介石,被冯、阎联手在中原大干了一场。四川的军阀彼此之间打了二十几年,就没出一个吴佩孚、张作霖之类的人物,只在四川境内小打小闹。甚而也没出一个如阎锡山,在山西几十年不倒,张作霖在关外自雄多年,唐继尧、龙云在云南相继前后为王,即便贵州出个王家烈,别的军阀都动不了他。

因为没有形成一个军阀长期不倒,他们之间,总是今日为友,明日成敌,打来打去,胜者转眼之间又被第三者打倒,败者呢,过了几年亦能东山再起。这些各派军阀们为了发展个人势力,拉帮结派,外连强援,或以同学为名,或以团体为召,或以乡谊为号。在发展与相互竞斗中,却不惜师生相杀,同学互残,党内分离,弃忠孝信义为不顾。他们忽而狼狈为奸,忽而大打出手,一会是信誓旦旦,一会是貌合神离,彼此钩心斗角。处此情况,战争便连年不断,永无太平。

二是军阀不仅“胸无大志”,还不敢公然与中央为敌。北洋政府之时,他们以北洋为依靠,不敢公然反对,不敢明确表示依一系,声援另一系。国民统治的时候,他们最怕蒋介石吃掉他们,尽管反蒋,只是在暗里,绝不会如粤桂军阀举起反蒋大旗,而是暗中联络,不敢声张。

三、防区制 四川军阀治下的独立王国

所谓防区制,即军阀分区而治之制度。所以为之防,就是因区设防之意。防,是加强防卫,也可说成是以防他人。划地为域,这一区域是我的,便成了我的禁区,他军不得入,他人不得占。这和强盗占山为王没什么区别。

防区是众军阀协议分配,分配的原则,自然是强者占有富庶的地区,弱者只能去恶山恶水。也可以是某一军阀有力量,就打入某一富庶地区,自定为他的防区。旁人打他不过,他就立足了。还可以是某一较大的军阀分封防区给小军阀包括他的部下。防,就有打,即为防区,所以也就战事不断了。防区之设它产生于军阀众多,没有一个特大军阀来压得住台客观存在,这些军阀力量强弱有别,相距又不是很悬殊,所以战争频繁上演。军阀们为了摆平,利益均沾,各得其所而应运而生的一种解决方式。

防区制的产生,据说是1917年护法之役以后。其时,孙中山委任唐继尧为川、滇、黔军总司令,四川军阀最强者是熊克武,滇军、黔军联合能熊克武攻克重庆,连下叙永、成都,赶走北洋政府委任的四川督军刘存厚,熊克武得任四川总司令。1920年,滇军再次入川,联合川军吕汉群部打垮熊克武,吕汉群任川军总司令。三月之后, 熊克武复起,联合刘存厚、杨森、赖心辉诸部攻打吕汉群,吕退出成都,滇军退回去云南。从此,四川军阀便各霸一方,据地称雄,形成了防区制。熊克武、刘存厚、赖心辉等,后均因势衰而销声匿迹,后起之秀刘文辉、刘湘、杨森、邓锡侯、田颂尧、孙震、潘文华、王陵基便成了四川著名军阀。

从这时起,刘文辉据成都及川西,邓锡侯据成都效外各县,田颂尧据绵阳及川北一带,杨森据泸州各县,刘湘据重庆及川东,等等,形成所谓的大防区。整个四川的土地由八大军阀巨头瓜分为大大小小的地盘,以大小不等的县为单位,占有县数的多少代表着占有防区的多少。每一个防区的驻军长官直接任命地方的行政长官,而这些行政长官往往也都是由驻军军官担任。他们可以在自己的防区内为所欲为,包括自由征税、任意扩充军队。

防区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每一次战争的结果,就是一次重新分配防区的结果。由战争所带来的防区变化是四川军阀间战争的主要目的。 因各军驻防日久,不仅在防区内提取粮饷,还干预政事,委任官吏,预征赋税,致使各防区成了军阀割据的“独立王国”。

作为防区时代的县长,他们任务就是以办理军款为主,而县政和地方事宜次之。为县长者,只要把军款数额拿起来了,能够及时上缴,就算能办事的,否则,要受到申斥或免职。为办军款,南江县的执政者也想了些办法。在旧历新春,备办礼品,分赴县属各区,登门向当地团总送礼。并附贺年书信一封,表达庆贺之意。这时,团总们受宠若惊,心想,难得县大老爷给我们部属送礼贺年。拆开手书一看,前面是问好和庆贺新年的话,后面的词句,则是以私人的情感,希望把军款派额数字,要如数收齐上缴。结束几句,是说送来薄礼,不足挂齿,尚希毋却。团总们读信后,喜中生忧。

县大老爷,给各区团总,送了礼品之后,担心他们不在意,又以命令行之,文内说得雷厉风行,不得有丝毫违抗,否则,以抗收军款论罪等等。由此软硬兼施,恩威并行。说明县长也不好当。

四、割据争斗 四川军阀混战祸害通南巴

巴中,是军阀混战的重灾区——仅1918年到1923年的6年间,就有5个军阀在巴中轮番驻扎。

1915年,广安匪首郑启和聚匪成军,骚扰至巴中,3年后,驻绥定靖国军司令颜德基正式委令郑为纵队司令,并驻扎通、南、巴一带。

1920年6月靖国军潘文华由陕南开驻巴中,郑启和部喻海清倒戈投潘,驱逐郑启和。

1921年初,潘文华为独占巴中,又驱赶喻海音;同年4月,四川陆军十八师师长刘湘部和二十师师长田颂尧相继由陕南开驻巴中,控制通、南、巴3县;同时逃往陕西的北洋军阀刘存厚也由汉中开驻巴中。巴中,成了众军阀垂涎的一块肥肉。

封建军阀轮流割据巴中期间,施行暴虐统治,采取各种办法吮吸人民血汗。

一是反动军阀割地称雄,自命官吏,自定法规,搜刮民膏。自郑启和安插心腹余痴虎、钟予龙先后任巴中县知事起,军政一体,政随军转,在防区除征代无度,又大肆动用县储。仅两年,将巴中县专供县城修铺公共建筑之用监仓存谷2275.6石提卖1732.6石;将用于备荒,赈济寡、孤、独,修桥铺路用的义田积谷3900余石全部提卖。郑启和为了摆排场,强征全县能工巧匠,在县城公园建五层高楼,强拉民女作妾,纵酒淫乐。1923年,田颂尧指派其参谋长马传芝任县知事,马亦以赈灾为名,将原监仓谷款1900两银子全部私吞,所剩1042石谷子又被驻军刘彬提作军用。巴中数百年的公仓积谷,被军阀吞吃一空。

二是贪求无厌,巧取豪夺。所谓“带兵三年,世代不种田。”道出了以军聚财的实质。除征收世额粮税,还有众多惊人的附加,比如当时的契税,每1000串征银75文,附加于契税的学费每1000串收6文,团费收60文,远远超过正税。郑启和盘踞巴中后,鸦片之戒大开,种鸦片尽占良田好土,面积约占耕地的30%~40%。不分贫富,每户交银元十元半的鸦片烟税,名为“特别捐”。

三是私造钱币,金融投机。反动军阀在自己的防区内私铸银币,强制发行。当时无论是北洋军阀,还是其它各派地方军阀,都私造货币,作为赚得巨额财富的重要手段。1925年,田颂尧在巴中东岳庙首次开办银元厂,安置亲信刘寿川任厂长。最初,交老二百的铜元裁破抽心,一个少半块算一百,名为“裁二百”。以后,又刻制了新二百铜元的铜模进行翻铸,日产可达千枚。这些粗制滥造的铜币,其他地方根本不使用,如通过兑换,则比原价低几成,严重影响地区之间的物资交流和工商业的发展。

四是兵匪一家,毒害无辜。由于军阀混战频繁,很多人因生活所迫,流为土匪,打家劫舍,铤而走险。郑启和本是匪头,在巴中纵匪成患,股匪数不胜数。有像彭良栋一两百人枪的大股土匪;有张于康等活动于巴中、南江深山密林,以及郑昌荣活动于巴中、通江交界一带的小股土匪。他们不仅晚上活动,甚于光天化日之下逼要“买路钱”。土匪为了寻找靠山,又与军阀拜把、结党、狼狈为奸,横行千里,鱼肉百姓,有恃无恐。

五是强行抓壮丁,借机勒索。军阀们为了扩大自己的实力,经常强迫贫苦农民入伍,以补充兵源,使人民遭受着被抽丁、拉夫的痛苦。按照当时的规定,不分贫富,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独子免抽,但实际上富豪家庭的壮男不当兵,贫苦百姓独子跑不脱。在田里、在路上,团总、保长、狗腿子见人就抓,抓不住就用枪打,弄得青壮年晚上不敢睡觉在家里,白天不敢上街赶场,有的忍痛铡断自己的拇指,有的逃避异乡。

反动军阀的残酷压榨,使人民无法安身,饿殍遍野,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

五、抗捐抗款 民众反军阀赓续不断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风暴席卷全国,民主革命的新思想开始在全国传播。

在巴中传播五四精神,推动民主运动兴起的是赖虚实,巴中曾口人。五四运动期间,他是北京大学学生,在运动中站在前列。1922年毕业回县后,担任了巴中中学校长,以学校为阵地,大力宣传五四精神,积极推进爱国民主运动。

巴中中学学生在于赖虚实引导下,每逢节假日,都要举行游学行,《打倒列强军阀》《中华国儿》等歌曲时常在巴城上空震响。他们还多次组织学生到农村旅行,发动群众办新学,推行白话文,破迷信、打偶像,宣传、教育、启发人民走民主科学之路。

五四精神在巴中的传播,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民主运动的兴起。加之中共地下党联络站在巴城的建立,推动了革命深入发展,使巴城不断爆发反军阀的学生运动,其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有3次。

第一次反掉了“禁烟查缉局”,赶走了董长安

1926年,军阀田颂尧部董长安团驻镇巴中,为搜刮民财,大量从外地采购鸦片烟种,强迫种植,滥收捐税。种烟者,要抽“烟苗税”;下种前,要预征烟捐;烟苗破土时,要按窝数抽捐,名为“窝捐”;收割时,要抽“特别捐”;不种烟者,的抽“懒捐”;吸烟有瘾的,要缴“瘾民捐”;开烟馆的,要缴“灯花捐”,亦叫“红灯捐”,等等。并建立了“巴中禁烟查缉局”,专司其事,实际上是借“禁烟”之名,行搜刮之实。

是年,巴中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水灾害,农业收成锐减,而军阀政府要收的“特别捐”分文不少。不少农民流离失所,饿死路途。目睹农民受害于鸦片,受烟税勒索的惨状,不满现实情绪的学生聚汇成反对军阀的洪流。巴中中学学生自治会组织学生联合女子中学和第一高等小学学校师生,组织大罢课,1000多名学生,头戴白帽、身穿白色制服,手执哑铃,高呼口号:“打倒军阀”“打倒田颂尧的走狗董长安”等,来到县烟草查缉局,愤怒的学生蜂蛹而进上,砸烂吊牌,打烂门窗,推倒柜台,抽开办公桌抽屉,把各区乡的派款花名单搬到大街上,一把火烧掉。倾城群众,云集街头,拍手称快。

为扩大影响,学生自治会还组织编印了《快邮代电》,揭露田颂尧及其代理人在巴中掠夺民财,鱼肉百姓的滔天罪行。《快邮代电》除在巴中城乡散发外,还给南京、北京、重庆等地邮寄。

巴中学生反对田颂尧“寓禁于征”的消息传到上海,得到旅沪同乡会的大力支持,他们将《快邮代电》翻印散发,传遍上海,也传到了南京政府,蒋介石勒令田颂尧撤销禁烟查缉局,调董长安团离巴,斗争取得了胜利。

第二次,砸了三个县联团办事处,反掉了300万元大派款

1926年下学期,巴中城区学生赶走了董长安,又来了旅长谢庶常。谢以清匪为名,聚敛钱财,出面倡导通、南、巴3县联防办团,自兼处长。决定3县各成立一个团,合计300人,派款100万,由3县分摊。由于层层加码,共300万元,受到了日益贫困的农民强烈反对。巴中城区学生,痛恨百万大派款,决心砸烂联防办事处。

机会终于来了,1927年初冬的一个下午,巴中中学与巴中县第一高等小学在“杰亭”运动场比赛足球。谢旅的一连新兵开要强占球场。双方争执不下,学生愤怒地将新兵的架起的几十条枪全部扛到巴中中学。于是谢旅即派一营武装将巴中中学围困,强令交出肇事者,并扣押校长赖实虚作人质。于是巴中中学学生自治会认为反对借团扩军,摧垮联团办事处的时机已到,于是联合女子中学及第一高等小校的上千师生游行。游行队伍开到武官衙门,砸烂了联防办事处,赶走了已上任的各县副处长和工作人员,游行后,即举行罢课。在历时4天的罢讲期间,学生自治会再次起草印发了《快邮代电》,内容为:“军阀谢庶常——巧立名目借团扩军的吃花招”。

田颂尧二十九军军部见学生斗志十分坚定,害怕事态继续扩大,于是出面调解,安慰学生,释放校长。田颂尧部明文布告:撤销联团办事处,调走旅长谢庶常。

第三次反掉了“毫厘归分制”

1928年,通、南、巴3县驻军由旅长税梯青统率,旅部仍设在巴中。锐比前任更狡猾,为了敛财,他牢牢控制了田赋这一“合法渠道”,进一步掠夺人民财富,他派出亲信团长郑晓岚任巴中田赋征收局局长,紧紧拧住赋税大权。

民国时期,地方税是田赋附加的一种,随着田赋一起征收。郑的胃口大,在田赋征银中搞“毫厘归分”,多摊4700多两征银。农民上缴田赋时,收款委员又搞“四舍五入”再次多收。巴中中学学生自治会获此情况后,又与城区几所学校联合,涌入征收局,质问郑晓岚,郑晓岚无视学生行动,狂妄至极,将手枪往桌一掷,企图以武力威吓青年学生。学生毫不畏惧。当即高呼口号:“抓住郑晓岚,退出多征的田赋!”“废除毫厘归分!”等,郑见势不妙,拔腿就跑了。学生和围观的农民涌入办公室,掀翻桌椅,把所有户册抱到大街上焚烧了。随即转入旅部,强烈要求惩办郑晓岚,废除“毫厘归分制”。

税梯青为避其锋芒,答应3日内答复。两天后,他召见学生,首先说明“毫厘归分”是沿习的旧习。郑原系团长,个性粗爆,改军从政,粗疏难免,请同学看在税某面上,多多谅解。接着表示从次年起废除“毫厘归分制”,随即,田颂尧以二十九军驻区事务署名义发出公告:“废除毫厘归分”制。

1929年,催收军款更加厉害,是年深秋,执政者,在县城回龙桥猪市河坝里开会,向群众宣传关于催收军款的事,说明在任何情况下,不许丝毫拖欠军款,如逾期不缴者,以抗款论罪。从重处理,最后强调”“杀人可恕;欠款难容”,命令群众互相转告。大家听了,都心惊胆颤。

“杀人可恕,欠款难容”。这两句话一传开,全县各区团总和保甲人员,不敢触犯,怕受处分,在催收军款的方法和手段上,使变本加厉,逼得老百姓无路可走,难以度日,于是激起长池群众,不约而同地发起抗款高潮。

于是长池人民,背着被盖卷儿,带上干粮,络绎不绝向县城奔赴。吃过早饭起程,第二天一早饭后到达南江。县署闻知,怕人多入城,闹出乱子,早将治城东南西三处城门,分别派武装士兵数人,站岗防堵。群众不得入内,至午后,群众还在源源而来,愈来愈多,城门口拥挤不通,站岗士兵防不胜防,堵不胜堵,又不敢过分动武,怕遭群众殴打,老百姓乘机,一拥而进,一时三处城门大开,往来无阻,群众们,蜂拥至县衙门口,连声高叫不停。县长姚松寿(大个子,长得脑满肠肥),从衙内出来,走在门前,大声道:“我没有整你们老百姓一个钱,我如冤枉整了你们老百姓一个钱,我死儿绝女”。说完入内去了。群众见了县大老爷的面,听了他这番说法,叫苦之声乃停。这时日近黄昏,老百姓只得各找宿处,四散而去。

第二天,县署派人向群众解说:“你们老百姓的痛苦,我们要向上峰申诉,呈请上级酌情减少款额,这是将来的事。这次摊派的军款,稍可延期,但是还须继续缴纳,希望你们暂时回家,我们赓即将老百姓的痛苦,向上呈报”。群众听了这番话,知道县上也不能作主,只得暂时回家。

经过这次农民的抗款运动,政府催收军款的势气稍减。“杀人可恕,欠款难容”的话,也没人提了。

军阀,这个伴随着国家分裂和战乱的不祥之物,在民初的四川,祸害四川二十多年,时间从1912年“省门之乱”到1935年中央军入川。据不完全统计,这期间“四川地区大小战争达四百次以上”,其中“规模较大的战争就达到二十九次”,几乎每年都有大规模的混战发生。

惧往矣!横行霸道的四川军阀,在民国初年的舞台上挑起战祸,或割据自雄,拥兵自卫;或纵横捭阖,翻云覆雨;或诛求无厌,巧取豪夺,在巴蜀大地上演了一幕宏大的活话剧,把全省弄得支离破碎,只是苦了人民,遭受着深重的灾难。

2021.11.阳云,来自其公众号:巴中一二三,2021.11.25刊载于《巴中广播电视报》

参考书目

1.《四川军阀杂说》唐振常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2.《巴中现代革命史》中共巴中县委党史室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1

3.《四川军阀混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肖波 马宣伟著 1984

4.民国军阀混战(防区制)统治下的南江 (作者:杨士夫)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