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沟的土纸

舀纸的簾子
舀纸的簾子

听朋友说,南江县红光镇夏家沟有一种古老的造纸技艺。上世纪,那里的土纸北销汉中、南销恩阳等地,名气很大。本文主要分为建修槽房、备好“料子”、下槽开簾、办纸入市、土纸没落五个部分。

今夏,迷恋历史和民俗的我同朋友一起,来到石寨山下的夏家沟,敲开了一位年近七旬的夏姓老技工的家门,坐在一张陈旧的方桌前,跟他聊起造纸的话题。老人面色如同一张陈年老纸,对于我们的话题好像没有一点兴趣。为打捞这即将被遗忘的乡村记忆,我拿出纸笔满脸期待地等待老人的讲述。

一、建修槽房

沉默好半天,老人才端起面前的瓷杯喝水,慢悠悠地开口,造土纸可不是那么简单,要有槽房、有料子、有技术,还必须能吃苦,要夏不怕热、冬不怕冷。他说,首要必须要有槽房。槽房是舀纸的地方,也可说是舀纸的设备总称,包括“一主体”“三配套”。“一主体”是舀纸的槽子、榨垛子的木榨。槽房占地不大,结构复杂要求高。槽子就是用于舀纸的操作池,一米二长,八十公分宽,九十公分高,由四块石板拼构而成。其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略小的池子,一个用于装滑药,一个用于装熟料。因随时都需要用水,槽子上方就要安水管备用,所以必须靠近水源修建。木榨主要用于将垛子中的水分尽可能压干挤净,利于后边的操作,故要紧靠槽子修建。木榨由榨底、榨架和大滚筒组成。榨底也是放垛子的工作台,将四根粗木柱以木方连接,其上安装厚实的木板工作台就成了。工作台上方以横向木方与四根木柱连接构成榨架,与榨架相对的一方用粗直的木柱装上大木滚筒,一副木榨就成了。然后在槽子和木榨上方搭上简易房顶或盖瓦或盖草,这就是槽房主体。

“三配套”包括一口塘子、一架石碾、一头犍牛。塘子是十米见方,一米左右深的水池子,用于浸泡料子(料子就是造纸的原料俗称)。因泡料子和淘料子用水量大,塘子也要挖在来水好的地方。石碾的底盘要足够厚,碾滚要足够大,这样可节约碾料子的时间。由此,用以碾料子的犍牛也要十分健壮才行,普通耕牛是碾不完一盘料子的。可见,开槽房是系统工程,要土地也要资金,还需合适的地方,同时还要木工、石工和大量的劳动力互相配合才可完成。试想,2000年前在交通极为不便的夏家沟,要开一处槽房何其不易。

二、备好“料子”

讲到这,老人好像想起什么,转身倒了两杯开水,递给我和朋友。我们连忙起身道谢。

老人说,槽房建好后就是备“料子”。“料子”是造纸的原材料。夏家沟舀纸的原料,就是那举目一望房前屋后、沟沟坎坎遍地生长的慈竹。闲暇时刻,农人们没事就到自己的竹林里,选择那些长势不好的嫩竹砍下、斩短、砸破、晾干,再打捆。有槽房的人家等“料子”凑到一定数量一并下塘子,没槽房的人家就等着别人上门来买,或拿土纸换。“料子”凑够,就要去买生石灰准备下塘子。

下塘子可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不说先要将那么多的料子运到塘子边上,还要买那么多生石灰,就是找压塘子的石头都要费好多事。其时,先在塘子底部面上层生石灰,然后再以一层“料子”一层生石灰的方式,将已经敲破晾干的“料子”腐蚀起来。这工序很关键,一定要用生石灰将“料子”压实。由此,要在最上边那层生石灰上压很多大石头,确保“料子”和石灰的紧密结合。最后才将塘子放满水浸泡起来。下塘子后,“料子”一般要泡两月时间才够,否则不能完全腐烂。在这两月里,已经破碎的慈竹在生石灰强烈的腐蚀作用下,逐步改变了性状,其紧密结实富有韧性的纤维渐渐软化,正如温婉贤淑的江南女子,遭遇性情男儿没死没活地疯狂追求,那颗本是很纯真的心,也是经不住软磨硬泡地被慢慢融化。

两月之后,要淘“料子”。用清水将已经生石灰浸泡了两月之久的破碎竹子淘洗一遍。此时,一定要将已经发软的竹纤维淘洗干净,否则,舀出来的纸色泽不好,技工的手也要遭殃。随后将淘好的料子堆码起来发酵,夏家沟称此过程为“发汗”。这是一个将竹纤维再次催熟的过程,已经被生石灰软化的竹纤维,被淘洗干净后堆码在一起,让残留其中的强碱继续发挥作用,使之发酸发热进一步熟化。发酵二十天后,把已完全腐烂的“料子”放回塘子中,再放满清水浸泡,此为“下烂”。“下烂”时间也要二十天左右。因为“料子”毕竟用石灰泡了两月之久,石灰水的碱已浸进了竹纤维,虽经清水淘洗,碱性仍很重。“下烂”的过程就是用清水将已经腐烂发酵的竹纤维泡软、泡开、泡散,同时也将其碱性进一步弱化,以便后边的手工操作。

此时的“料子”,已由嫩竹片腐烂成竹丝,但还不能用来舀纸。还必经一道重要工序,就是碾“料子”。“料子”经“下烂”二十余天后也接近“蜕变”,但还需将细丝转化为极细极稠的竹纤维,才能造纸。这就需要有一个重力碾压的过程,就是碾料子。把“下烂”好的料子捞出,平铺在碾盘上,牵来喂得很饱的犍牛驾上,咿咿呀呀地碾上一个时辰(两个小时)。在此过程中要不停地翻动,让料子均匀受压,使原已破碎的慈竹片,完全变成软如泥浆的竹纤维。“碾料子”完成后,将其放在“槽子”旁的一个小池中,再加清水,使劲搅拌半小时,让水和料子充分融合,捞出里面的纸筋(不能融化的粗纤维)。至此,备“料子”完成。

三、下槽开簾

老人端起瓷杯,喝水继续说,备好料子后还需做两件事才可开簾舀纸,就是办“滑药”和调“簾子”。

老人说,滑药是纸浆的添加剂,加了滑药后,竹纤维才会完全散开充分溶于水变为纸浆,舀纸时纸浆才会在“簾子”面上快速而均匀地流过,纸才会厚薄一致。否则,纸浆在流动的过程中,水就会从“簾子”很细的缝隙间下渗,从而造成竹纤维分布不均,纸不成张。“滑药”有两种,大滑药就是枞树的须根,当时要在上两或杨坝的山上才能挖到。小滑药又被当地称“瓜子滑药”,就是一种叫野棉花的灌木,枝干和树叶均可使用,夏家沟当地就有。这里的技工主要使用后者。将滑药敲破、捣碎、过碾后,水泡取汁液放在槽子旁的另一个小池中备用。

作者:夏冬 来自:巴中文艺

THE END
打赏
海报
夏家沟的土纸
舀纸的簾子 听朋友说,南江县红光镇夏家沟有一种古老的造纸技艺。上世纪,那里的土纸北销汉中、南销恩阳等地,名气很大。本文主要分为建修槽房、备好“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