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群乐镇南江村人,1920年2月7日出生,父亲刘永玉家,母亲蔡明珍,农民。

1928年9月,父母凑齐学费将小刘毅送进学堂跟周先生读书识字。刘毅聪明好学,专心致志听老师传授知识。为节省纸张,他经常用树枝在地上写字。短短两年时间,刘毅便学完了《百家姓》《三字经》《增广贤文》等启蒙读物,深得老师赏识。

1930年秋,天遭大旱,地主裹挟土匪鱼肉百姓。一次,一帮土匪闯进了村里,到处行凶抢劫,强迫百姓交钱交物,没有钱财的便惨遭毒打。父母带着刘毅躲进屋后的小山坡,不敢现身。上学后,刘毅问周先生:“为什么土匪可以横行霸道?”周先生说:“土匪有武器,势力强大,百姓惹不起,只有遭殃。“刘毅又说:“我们就没有办法了吗?”周先生一声长叹:“世道混乱”这次土匪抢劫,使少年刘毅心灵深受震动。父母辛辛苦苦劳动,除去地租却经常忍饥挨饿,胞弟饿死村头。而地主土匪却横行乡里,欺压百姓,老百姓苦不堪言。

1934年春,红四方面军进入茶坝,开始清匪惩霸,分田分粮,14岁的刘毅果断报名参加红军。母亲蔡明珍舍不得儿子说:“你还小,长得又瘦弱,吃不了当兵的苦,还是在家吧。”刘毅下定决心说:“妈,你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爹娘你们要保重自己。”这一别就是28年。

入伍后,瘦弱的刘毅被分配给红四方面军妇女部长张琴秋当马夫。后编入西路红军,跟随徐向前西征马家军,九死一生,后辗转到达延安。1936年,刘毅进入延安抗大学习。1939-1945年,刘毅受组织委派,深入抗日一线晋察冀边区组建抗大分校,建立抗日敌后武工队。继后派到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领导游击队抗日。

1942年2月,刘毅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激战中和部队失散,在突围时,弹尽粮绝,身负重伤,落人伪军之手。当地地下党组织全力营救,花了300个大洋,买通伪军排长,刘毅才得以虎口脱险。1946-1949年,已升任团长的刘毅参加了平津、淮海战役和解放大西南的数次战役。

1949年10月,刘永玉家收到了一份厚厚的书信。母亲蔡明珍请人反复读给她听,全家人围着这封书信,热泪盈眶得知刘毅成了共和国的功臣,家人喜不自尽。

新中国成立后,刘毅又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之中,先后在中铁十二局(成都铁路局)任副局长、局长,对西南铁路交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9一1961年,国民经济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他省吃俭用,向家乡寄款寄物周济乡亲,鸿雁传书,与家乡紧密联系在一起。

1962年6月,刘毅终于回到阔别28年的故乡。看到故乡的茅草屋依然破旧,故乡依旧贫穷落后,他不禁酸楚落泪。他亲切地对乡亲们说:“困难是暂时的,铁路一定会修到巴中,我们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1985年,刘毅返乡,为群乐乡政府捐赠了一辆汽车,为茶坝区公所捐献了电视机和广播器材。

1988年,他为群乐中学捐赠了1200余册图书。刘毅勉励后生的赠言“努力学习科学文化,长大报效国家”至今珍藏在群乐中学图书馆。

刘毅党性纯洁,,唯一的妹妹刘清碧多次托他给儿女们安排工作,都被婉言拒绝。

2010年8月9日,刘毅在成都病逝。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