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朴庵创办奇章中学历历在目

奇章楼
奇章楼

巴中市巴州区清江镇坐落着一所拥有三千多名学生的高完中,校名“奇章中学”。

奇章中学所在地,有着厚重的革命文化底蕴:它是川北早期“农协大旗”的飘扬之地,地处川陕苏区模范县(巴中县),是川北地下党“接过红军的旗子,迎接苏区二次破晓”的战地。

奇章中学,在党的地方史上称之“地下干校”,今已四易其名:20世纪40年代初创立奇章中学时名为“私立巴中县奇章初级中学”;1952年12月,经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批准,从化成迁往清江更名为“四川省巴中县第一初级中学”,简称“巴一中”;1958年更名为“巴中县清江中学”;1987年9月12日,为发扬革命传统,经四川省教育委员会批准复名为“奇章中学”。一所普通农村完中校名为何几易其名?其中缘由,还得从60多年前说起,从这所学校的革命历史说起,从创校校长王朴庵同志说起。

一、深谋远虑创建奇章中学

奇章中学第一任校长王朴庵同志,原在梓绵一带搞地下工作,后因需要,中共川北工委将他派往巴中县化成乡国民中心小学任教。化成小学是抗日荣誉军人赵济刚回乡后,国军少将肖中鼎(共产党员)于1940年为帮他建立抗日策源地培养人才,介绍地下党员王叙伍(阆中中心县委组织委员)、郝谦(共青团四川省委书记)、伍级生(交通员)到化成创办起来的。后因党内出了叛徒,王叙伍必须转移,川北工委派王朴庵到化成小学,接替王叙伍担任教学工作和党的工作。

王朴庵是1943年到化成小学的。这一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是中国解放区在抗日战争中度过严重困难的一年,是国统区党组织继续执行中共中央“白区工作方针”的时期。也恰是化成高小第一班学生毕业之时。艰苦的革命斗争,急需大批的革命志士,毕业离校的高小学生多为十多岁,怎能承担起革命的重任?王朴庵经过深思熟虑,他作出了一个当时看起来十分大胆但很有前瞻性的决定:创办一所中学。

那个年代,办所中学绝非易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王朴庵先找党的统战朋友、化成中心小学创建者、地方实力派人物赵济刚促膝谈心,王说:“你办学校是百年树人、兴乡所用之大举,学生毕业,年纪轻轻,各散四方,如何实现你的初衷?”赵济刚亦为此事而忧虑。王进一步说:“我们外地教师,在一个小学待久了,容易引起怀疑,对你也不利……”赵济刚想到共产党人同他真诚合作的桩桩事情后,一下站起来说,“那,我坚决不让你们走!”“得想个办法!”“你是高参,提出办法来,我依从就是了。”于是王朴庵提出:办一所中学,前后用五年时间,学生毕业时20来岁,你准用得上,而且这也是很多家长、学生的迫切要求。

赵济刚说“这是一个好办法”,答应筹办中学。

王朴庵立即向中共川北工委作了请示汇报。川北工委李维书记同意了他的意见,批准创办私立(私立容易得到国民党政府许可)奇章中学。

赵济刚出面,联络规划学区的化成、清江、兴文、花溪、中兴、凌云、曾口等7乡乡长、在乡的县参议员、地方人士,清江区区长苟元勋到化成,组成建校筹委会,共商筹备办学事宜。筹委会开了数次,一致同意办中学,仅苟元勋坚持学校办在清江。苟元勋的理由是清江是区所在地,又是交通要道。赵济刚坚持办在化成,理由是化小校舍初具规模,生源好,已具备办中学的基本条件。双方争执不下。后经党组织给杨道元(清江人,当过军法官)做工作,由杨道元提出:将中学办在奇章坝,理由是这个地方位置居中,距各乡均三四十里,地处平坝;且古代曾在此设过县、郡,是唐宰相、教育家牛僧儒之封地,《龙文鞭影》有“僧儒西台”典故,是出人才之祥兆。最终决定了校址暂定在化成,待奇章新修了校舍再迁址(后一直未迁),校名定为“巴中县私立奇章初级中学”。

为使学校对外有影响,党的活动得到掩护,王朴庵同赵济刚商量,荐举了年龄大、资格老、声望高的国民党四川省党部视察员董铸仁(凌云乡人)任名誉校长,赵济刚任董事会董事长,王朴庵代理校长兼训育主任,郝谦任教务主任。

经国民党巴中县政府批准并报经省政府备案,私立奇章初级中学1946年春招收了第一班(中一班)。之后,党中央和南方局、川康特委、川北工委先后从延安、重庆、成都、绵阳等地派了魏文引(时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和林树仁、刘黎平、艾文、何静修等18名博学多才的地下工作者到校任教,大大加强了教学力量和党的领导力量。

奇章中学的创建,为党组织在学生中进行较长时间的共产主义教育,培养、提高师生共产主义觉悟,提供了条件,也为以后发展党员、扩大党的组织奠定了基础。奇章中学在后来成为川北工委的主要据点,也是巴中中心县委和通江、南江、巴中(含今平昌)县委领导机关的所在地,通、南、巴(含今平昌)农民运动的指挥中心,地下武装的指挥部。

THE END
打赏
海报
王朴庵创办奇章中学历历在目
奇章楼 巴中市巴州区清江镇坐落着一所拥有三千多名学生的高完中,校名“奇章中学”。 奇章中学所在地,有着厚重的革命文化底蕴:它是川北早期“农协大旗”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