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曾口镇故事——冯公与铁船
冯公,真有其人。冯公姓冯名京祥,巴中曾口秧田沟人,三国时任云南昭通镇地方军事长官。 约公元250年,冯公年迈辞官归里。偕夫人、女儿乘铁船自巴河(现称)还。至兰草渡风箱溪与沙角溪 …
阅读更多冯公,真有其人。冯公姓冯名京祥,巴中曾口秧田沟人,三国时任云南昭通镇地方军事长官。 约公元250年,冯公年迈辞官归里。偕夫人、女儿乘铁船自巴河(现称)还。至兰草渡风箱溪与沙角溪 …
阅读更多1935年春,在通南巴创建川映革命根摇地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要离开根据地,为使根据地群众,在红军离开很据地仍有一块寄托希望的绿洲,因而方面军在南江桃园林海中,组建了一支 …
阅读更多传说一位姓杨名厚君的商家,不仅拥有百亩田产,还有很大一个绸缎、布匹店,生意兴隆,家财万贯,人们都称他杨员外。 杨员外居住在恩阳回龙场街。属下有一名帐户先生姓罗名先成。此人年 …
阅读更多在恩阳镇东面约300米的义阳山下,有一座千佛岩寺庙。全岩共有佛像1200尊。主佛高大袒胸露怀,神态严肃。要知千佛岩的来厉,必须先从“千佛”的故事说起。 很久很久以前,在孟加拉国恒河 …
阅读更多文治寨,位于恩阳区恩阳镇老场后山顶。于清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先后四次购地逐次扩建而成,其寨三面峭壁,只一径入寨,入寨处建有石墙石门,门前8米处凿池蓄水护寨。池边崖壁上阴刻隶 …
阅读更多本文请当做故事看,很多地方不是我们能理解的,比如说本文的大地主王义仁,难道真是那么坏?君读之,且悟之。 甲辰年(1904年)大旱,颗粒无收,农民靠草根树皮吊命。到了九月,草根树皮 …
阅读更多通江县唱歌乡第三村马家坪,前清属麻三甲,田土面积仅三千多贝(每贝约一百三十市斤),每年就要完征银四十多两,与别的地方比,重一倍多。农民每年收入,除完粮外,所余无几,不能维持 …
阅读更多光绪初年,平溪楼子庙(今通江县诺水河镇)金家坝出了个朱如濂,在成都一个重要部门干事。堂亲叔伯胡作非为,仗势欺人,地方上无人不恨。一年天旱,粮食欠缺,上鲁坝一户农民偷了朱如 …
阅读更多清同治末年(1814年)鲜之习任通江知县,地处通江东南角的麻六甲,征粮银及附加税屡加,民不聊生,饥饱无计,京元李杰文及吴洪开、李其开、董思官等四人多次具状廪诉民情。官府不理,遂 …
阅读更多同治初,通江知县娄诗徵,性贪,喜人拍马屁。一次到平溪坝视察民情,大摆其“大老爷”的架子。到了平溪坝,要地方乡绅击堂鼓,为他鸣锣开道。平溪坝为偏僻地方,交通闭塞,文化教育落后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