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拟汤泉颂并序》是清代李钟峨的作品,是一篇典型的骈文赋,以温泉为载体,歌颂清代盛世与皇帝圣德。
一、原文
臣闻:乾旋坤转,品物于以咸亨;暑往寒来,节候由之递嬗。爰分四序,夏懊而冬凉;既列五行,火炎而水润。诚大道之自然,两仪之恒轨也。若乃莫浚成形,有灌著质,喷珠玑于池内,涌酒醴于地中,幻三迭以示其奇,名五色以彰其异。抱之则甘苦迥别,酌之则贪廉顿分。是犹山下之常,未渝清凉之性者矣。至于不假火而热,不藉日而温,腾彼暄波泻其暖溜,有荡邪之妙用,具除疾之鸿功,斯一奇也。而或间以险阻,僻在蛮荒,怅迢递于羊肠,叹崎岖于鸟道,则下邑之伟观,非上都之巨丽,无得而称焉。汤泉者,辅车天邑,襟带神皋。巨浸汪洋,荡其胸;崇山崔,艮其背。翠华遥驻,蓬瀛之仙侣偕来;黄幄方临,海岳之神祗拱护。加以八垠同轨,四海无波,茹毛饮血之俦,织皮卉服之子。莫不梯山航海稽首而来。王度索寻橦,重趼而请吏。马腾士饱,疆虎韬其武功;礼中乐和,鹤鹭崇其文德。皇帝万几之暇,六龙时飞,注灵液而神怡,挹温涛而思爽。一尘不染,弥祓濯以惟勤;万寿无疆,恒调摄之为重。命仍旧址,稍茸行宫。工云集以程材,民子来而毕事。虹桥偃水,挂碧落之游龙;绮阁临风,翥晴空之威凤风。蒸朝云以叆键,瑞气团于潮泉;趁暝色以氤氲,祥烟萃于神井。龙为暖水,虫且疑冰。濯日月而匪遥,迈药石而何有?盖由熏风广被,纳大地于融和;丽日高悬,移严冬以春蔼。日将普涤尘,遍沃恩波,壮都邑之游观,辟规模之远大。是铭盘汤室,尚欲逊以精勤;击壤尧衢,犹未方兹豫乐者也。臣班厕清华,学惭肤末,解衣推食,冬日之恋良殷;颂德歌功,清风之辞多愧。敢竭愚陋,献颂八章。颂曰:

其一
岩岩天府,茫茫帝畿,灵蠢咸遂,华裔同归。
嘉禾纪瑞,朱草含辉,太和洋溢,圣德巍巍。
其二
化本无为,年惟大有,凤巢于阁,麟游于薮。
比治比安,曰悠日久,省敛省耕,钦哉我后。
其三
桑干之浒,督亢之闾,之谷之域,军都之墟。
豁然有谷,逝矣成渠,澄清下土,环卫皇居。
其四
六飞遥临,百神拥护,雨师洒尘,风伯清路。
飙起云屯,星移川注,瑞色郁葱,祥烟布濩。
其五
淠淠流泉,在京之郊,风雨所会,阴阳之交。
温不晞日,暖不焚茅,清涛浴日,灵穴潜蛟。
其六
厥流混混,不舍昼夜,白矾下伏,丹砂上射。
荡邪匪虚,除疾堪讶,功逾药石,力回造化。
其七
其功伊何,匪芳斯馨,其力伊何,匪殆斯宁。
华清驻老,灵液泽形,爰新行殿,覆此清泠。
其八
助我皇仁,寒谷布暖,沛我帝泽,茕独均瀚。
洁可濯鲜,热不瀹卵,于万斯年,保兹盛满。
二、翻译
我听说:天体运转,大地回旋,世间万物因此得以亨通繁盛;夏天过去,冬天到来,四季节气也因此而交替更迭。于是有了春夏秋冬四季,夏天炎热而冬天凉爽;同时也有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火性炎热而水性滋润。这确实是宇宙运行的自然规律,是天地间永恒不变的法则。
然而,有一种泉水,无需开凿便自然成形,不需引流便显其本质。它在池中喷涌出如珍珠般的水珠,从地下涌出如美酒般的甘泉。它以三次翻涌的奇观展现其神奇,以五彩斑斓的色泽彰显其与众不同。捧起泉水品尝,甘甜与苦涩的滋味截然不同;饮下泉水,贪婪与廉洁的品性立时分明。这就像山下的常态,却未曾改变其清凉的本性。
至于那些不借助火焰而自然温热、不依赖日光而自行温暖的泉水,它们翻腾着温暖的波浪,流淌着暖和的溪流,具有驱除邪气的奇妙功效,也拥有治愈疾病的巨大作用,这真是一大奇观。有些温泉地处险阻偏远之地,位于蛮荒之野,令人在羊肠小道上怅惘其遥远,在鸟道险途中感叹其崎岖。然而,这些偏远地区的壮丽景观,虽不及京城的宏伟壮丽,却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于是,皇帝下令在旧址上修建行宫。工匠们云集一堂,按计划备料施工;百姓们踊跃前来,齐心协力完成了工程。彩虹般的桥梁横跨水面,宛如悬挂在碧空中的游龙;华丽的楼阁迎风而立,好似翱翔在晴空中的威凤。晨雾蒸腾,云气缭绕,祥瑞之气汇聚于潮泉之中;暮色降临,烟雾弥漫,吉祥的烟雾萦绕在神井之上。龙被视为暖水的象征,而虫类却因寒冷而疑为结冰。温泉的神奇功效,洗涤日月之尘垢似乎并不遥远,超越药石之疗效又何足为奇?
这都是因为和煦的春风广泛吹拂,将大地纳入融和之中;明亮的太阳高悬天空,将严冬转变为春日的和蔼。皇帝的恩泽将普遍涤荡尘世,遍施恩惠,壮丽都城的游览景观,开辟规模宏大的远大蓝图。即便是铭刻在汤室的颂文,也尚需逊色于其精诚勤勉;即便是尧帝时代的击壤歌谣,也未能比得上此时的欢乐与祥和。
我身为朝臣,位列清华,学识浅薄,深感惭愧。蒙受皇帝的解衣推食之恩,冬日般的眷恋之情深厚;歌颂皇帝的功德,清风般的辞藻多有愧色。我愿竭尽愚钝浅陋之才,献上颂文八章。颂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