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苏区的故事——张琴秋被儿童团站岗查路条
1932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苏区进行战略转移,他们历经重重困难,于1932年 12月18日经通江两河口入川,建立了以通南巴为核心区域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后来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苏区。为了维护 …
阅读更多1932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苏区进行战略转移,他们历经重重困难,于1932年 12月18日经通江两河口入川,建立了以通南巴为核心区域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后来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苏区。为了维护 …
阅读更多余涧兰,余堃孙女。民国时期,在武汉大学读书时坚信共产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只身奔赴延安。抗大毕业后,分配到东北、华北敌占区搞地下工作,历任县委书记等职(有几个月 …
阅读更多余寿濠,字悟庄,余堃孙,民国时期巴中“三才子”之一(岳家寺余悟庄的文才、云台孙筱鸣的辩才、江口巨君敏的口才,三人均毕业于张澜任校长的成都大学(川大前身)。 自幼聪明好学,性情 …
阅读更多岳家寺场本是武术之乡,习武之人众多,之前有嘉庆己卯(1819)武举向鸣皋,后有江占魁、冯秋白、杨正举等人,均是当地武林高手。江占魁之妻常年脚穿铜鞋,尤其擅长“鸳鸯腿”。这些习武 …
阅读更多余晋,号进之。少承庭训,博极群书,学问超过众兄弟。 十五岁时,余焕文带他到巴州云屏书院学习,余晋写诗、作古文辞都有深厚的功底。犹不令就试,试即冠军(一参加府试就取得秀才第一 …
阅读更多予时读书山居,美其事之有成也,因广而成之。关左辟地为竹园,间以葩卉,缘墙种树,穿池引莲。楼前因树为楹,施两架,叶蔓葡萄,花盖金银。楼旁则蕉扇卷云,桐荫捧日,花果成行,枝柯 …
阅读更多余洁,现平昌县岳家镇人,字宜轩,岁贡生。年轻时因办团练立功,被有司授予训导。清代,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教授、学正、教谕各一人佐之,名训导,从八品小官。 余洁侍奉父 …
阅读更多说起平昌县的历史人物,岳家的鱼(余)——不能吃;这里的“余”就是平昌岳家镇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余家。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在“湖广填四川”大量移民中,一个祖籍湖北名叫余立忠的年 …
阅读更多(三)文脉传承,再现记忆 严武在任巴州刺史三载,颇有政声,对巴中石窟特别是南龛石窟的兴盛与繁荣功不可没,其后任郄昂(李白曾有诗《送郄昂谪巴中》)在城门西边立“去思碑”以示纪念 …
阅读更多巴州区凌云乡寨子包村是省级“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和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以及市级“四好村”。现建有村史馆一个。因村里有圆形山包而取名寨子包,村民大多依山而居。 据说,古时,寨子包被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