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楚的文化关系
以古代文化区而论,在长江上游和中游地区,依次分布着蜀文化、巴文化和楚文化,它们以长江为依托,同时向大江南北作辐射发展,北与黄河文化、南与滇文化和岭南文化交错衔接而相互影响 …
阅读更多以古代文化区而论,在长江上游和中游地区,依次分布着蜀文化、巴文化和楚文化,它们以长江为依托,同时向大江南北作辐射发展,北与黄河文化、南与滇文化和岭南文化交错衔接而相互影响 …
阅读更多一、“西南夷”由来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有对中国古代西南夷地区族群的最早系统记载:“皆巴蜀西南外蛮夷也”。然而,太史公将巴蜀从这些“蛮夷”中截然划分开来,实为西汉时期历史情形的反 …
阅读更多四、第四届巴人文化艺术节 时间:2016年11月17日 主题:巴人巴风·五彩巴中 内容:通过文艺演出、文化展览、文化研讨、文化考察等活动,充分展现巴人精神、彰显巴人文化、讲好巴人故事 …
阅读更多据西华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蔡东洲说:“从乾隆到道光期间,严颜祠数次维修、扩建。严颜祠墓的毁坏同其修建一样有一个过程。”1933年,严公祠堂的 …
阅读更多二、延安烧炭 延安中央党校于1942年2月1日开学,于1947年3月结束,在短短的几年间,全校成立了6个部,有3000多名学员和3000多名工作人员,共约6000余人。 延安中央党校的任务主要有两 …
阅读更多吴宗平,男,1916年出生,南江县新店乡(现高塔镇)人。 1933年2月,南江县新店乡17岁的穷苦青年吴宗平参加了红73师,由于他在反敌“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中作战勇敢,多次立功,于193 …
阅读更多熊振芳,1920年出生于南江县一个偏僻山村的贫苦农家,一家六口人,家里排行老二,上有姐,下有一弟一妹。中校军衔。 1932年,村里来了红四方面军的先遣队,他们向大家讲红军打土豪斗劣 …
阅读更多潘家珍,开国中校 ,1915年出生,通江县杨柏乡(镇)人,1932年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65年退休,1975年6月去世,葬于通江县杨柏乡仙人嵌村潘家大院后山 。【1】 …
阅读更多吴朝祥,女。1918年生,四川通江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上校军衔。 1932年12月18日,红四方面军先遣部队进驻通江县 …
阅读更多